产教融合制度保障取得成效分析

四、产教融合制度保障取得成效分析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广东省高职教育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均起到了一定助推价值。其成效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变革了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模式

首先,办学规模的扩大。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开展,通常会在高等职业院校内、企业内或产业园区内建立合作机构或部门,高等职业院校正是基于此拥有更多校内或校外就业前实践的专门基地,扩大了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范围。以中山职院为例,专业镇产业学院的开展,使得中山职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中山职院现已新增校舍近6万平方米、引进20多家企业进驻学校。

其次,办学体制的创新。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开展,使得办学主体由原有高等职业院校这一单一主体变为由政府、行业企业、高等职业院校、行业协会等多方主体协同投资共建,多元主体间逐渐探索和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以中山职院为例,目前,中山职院已与200余家企业深度合作,组建8个市级应用技术研究所,选派80多名教师作为省、市级科技特派员,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实现了办学体制的转变,提高了中山职院的办学灵活性和实用性。

最后,管理机制的形成。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管理制度和模式机制的构建和创新。以中山职院专业镇产业学院为例,产业学院现已构建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管理制度和模式,形成了助推产业学院有效运行的管理架构,并在不断探索构建产教融合的长效制度保障。

(二)提高了高职教育教学产教融合的水平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运行有效缓解了高等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聘请难、学生实习实践难、教师技术提升难等问题。以中山职院为例,根据麦可思公司制作的年度数据表明,2013年,广东省内用人单位最满意的高等职业院校排名中,中山职院排名第二位;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内对母校总体满意度排名中,中山职院排名第四位;广东省内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排名中,中山职院排名第七位;在毕业生就业稳定度排名中,中山职院排名第八位,四项主要指标均位列全省前列。可见,中山职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其中,专业镇产业学院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而言,产教融合的运行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产教融合的水平所起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技术技能的提升。借助于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合作平台,高等职业院校对行业企业有更大的吸引力,能引入更多的工作项目。在参与真实的工作项目中,教师与学生能得到更为真实和专业的训练,技术技能能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时,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能与时俱进,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准确定位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产教融合的水平。

第二,实习产教融合的水平的提升。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为高等职业院校实习生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就业前实践单位、更多实力强大的合作企业、更多拥有前沿科技的就业前实践平台等,有效提升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产教融合的水平。以中山职院为例,将产业办在专业镇产业学院园区内,确保了学生既生活在学校内,又能感受浓厚的产业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产业的初步认识。在专业镇产业学院实习,较大程度地保证了学生所学专业与实习岗位内容的相关性。2014年,中山职院产业学院学生实习对口率高达84%,学生实习产教融合的水平显著提升。

第三,就业产教融合的水平的提高。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成效之一是拉近了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间的距离,学生有了更多接触企业真实生产和服务环境的机会。在实习实践过程中,行业企业与学生对工作、岗位、人才进行了双向选择,部分学生直接留在企业,其余未留企业的学生也对工作和岗位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这就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产教融合水平。以中山职院服装专业为例,借助于沙溪纺织服装学院的共同培养,2014年,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80.6%。

(三)提高了资源的转化率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促进了政府、高等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行业协会及教育培训机构等多方主体间优势资源的共享,变革了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和教学模式,提高了教育教学产教融合的水平,提高了资源转化率,促进了产业和地区(如专业镇)的发展。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一是高职教育产教融合通常会在产业园区内开展合作,拉近了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空间距离,加快了校企双方的信息沟通,加强了技术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为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撑。二是通过产教融合,高等职业院校对企业人才需求有更准确的了解,从而有更具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包括明确培养规模及产教融合的水平,明确教育教学模式,明确专业的调整与优化方向,明确课程内容及安排,明确就业前实践目标和实现途径等,使高等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更契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实现学生由学校到工作的无缝对接,减少企业再培训所需人力、物力,促进产业的快速稳健发展。在促进地区发展方面,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开展助推了地区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中山职院专业镇产业学院为例,一是产业学院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消费、饮食、住宿等方面经济的发展。二是促进了专业镇教育培训的开展。专业镇产业学院通过举办面向社区居民的培训项目,带动其他培训机构项目培训的积极性。三是引领和培育了专业镇社区文化。专业镇产业学院借助中山职院文化优势,发展积极向上的专业镇文化。产业学院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专业镇社区品质,促进了专业镇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