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基本概况
截至2015年年底,广东省共有高等职业院校79所。其中,珠三角地区68所,占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总数的86%。粤北山区(包括韶关、清远、河源、梅州、云浮)共4所、东翼(包括汕头、汕尾、潮州、揭阳)共4所、西翼(包括阳江、茂名、湛江)共3所。截至2014年年底,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共计79.6万人,占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此外,高职教育的发展使广东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00年的11.35%提高到2014年的32%。
2015年,参与到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主要合作企业有15 763家,按2015年广东省共有79所高等职业院校计算,平均每所高等职业院校约有200家合作企业,以每所高等职业院校平均开设50个专业为参考,平均每个专业约有4家合作企业。与2014年相比,企业总数增加了2 617家,增长幅度约为20%,增速较快;平均每所高等职业院校增加了近34家合作企业(2014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为79所),增长幅度为20.4%;平均每个专业增加了0.7家合作企业,增长幅度为21%。可见,2014年至2015年,虽然参与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企业数量仍不够,尤其是平均到各个专业时合作企业的数量不高,但是,从企业参与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总量增长速度分析,增长速度较快,企业积极性有所提高,企业参与广东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前景较乐观。2015年,企业参与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内容广泛,包括参与学科发展、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就业前实践的专门基地建设、学生实习指导、技术研发以及岗位实操等。其中,参与比例最高的是校内外就业前实践的专门基地的建设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超过60%的合作企业都参与了这两项产教融合内容的建设工作。在这些产教融合合作内容中,参与比例最低的是技术研发工作,仅有20%多的合作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开展了技术研发工作。造成校企技术研发工作合作比例低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技术研发工作自身性质的问题,包括技术含量高、成本高、成效慢,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另一方面,产教融合合作制度保障不完善、未形成有效促进技术研发积极性的措施、难以解决技术研发成果归属问题等。
2015年,企业参与产教融合主导作用的程度可从参与学科发展、课程建设、校内就业前实践的专门基地建设、校外就业前实践的专门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参与岗位实操指导等方面体现。
首先,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上仍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主。在学科发展中,由学校主导的超过50%,校企共同决策的约占40%,仅有不到10%由企业主导;在课程建设中,超过50%的企业偶尔参与到课程建设中,约40%的企业常态化参与课程建设,仅有不到10%的企业主导课程建设。
其次,在校内外就业前实践的专门基地建设中,60%以上由高等职业院校自建或企业挂牌的形式构建;引企入校、企业专门建立面向社会构建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比例不足20%。
最后,在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参与岗位实操指导方面,企业人员来校兼课的形式占60%以上,成为企业人员参与共建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形式。
企业指导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践的主要形式仅为提供师傅进行管理和指导,未出台具体明确的实习实践指导规范或准则,企业参与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合作的主导程度有待提高。
2015年,企业参与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共合作开发课程2 920个,平均每所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37个,平均每个专业约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0.74个。与2014年相比,合作开发课程总数增加了183个,增长幅度约为6.7%;平均每所高等职业院校增加了2个合作开发课程,增长幅度为5.7%;平均每个专业增加了0.05个合作开发课程,增长幅度为7.2%,合作开发课程总数不大,增长幅度较小。2015年,企业参与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共合作开发教材1 689本,平均每所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21.4本,平均每个专业约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0.43本。与2014年相比,合作开发教材总数增加了101个,增长幅度约为6.4%;平均每所高等职业院校增加了1.3本合作开发教材,增长幅度为6.5%;平均每个专业增加了0.03本合作开发教材,增长幅度为7.5%。总体而言,合作开发教材总数不大,增长幅度较小。2015年,企业人员到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兼任教师总数为9 223人,平均每所高等职业院校有116.7个兼职教师,平均每个专业约有2.33个兼职教师。与2014年相比,兼任教师总数增加了131个,增长幅度约为1.4%;平均每所高等职业院校增加了1.6个兼职教师,增长幅度为1.4%;平均每个专业增加了0.03个兼职教师,增长幅度为1.3%。总而言,企业人员到校兼任教师总量不大、增幅较小。此外,不同企业与不同高等职业院校、不同专业进行合作,其兼职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形式等差异大。以两个企业分别与两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合作为例,一是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与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岭南职院”)的合作,2010—2015年中兴与岭南职院合作共建了中兴通信工程学院。其间,中兴通信工程学院共有专职教师37名,其中,由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派出专职教师24名,企业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64.9%。在2014—2015年学年,计划总学时为13 278个,其中,24名企业教师承担31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共计9 029个课时,占专职教师总课时的67.9%。此外,企业技术人员开展的培训、讲座共2场,参与学生710人。二是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圳信息职院”)的合作。企业人员到深圳信息职院兼职教师的数量较少,当前,仅有5名企业人员在深圳信息职院兼职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课程。多以专题讲座、岗位技能培训和现场讲练等方式指导学生。目前,已累计举办职业认知讲座6场、技术和创业讲座32场,培训人数达到370名学生,提供各类技术咨询与服务(含课程支持、俱乐部技术支持等)100小时以上,现场培训200小时以上等。简言之,企业人员到校兼任教师少、相关培训多,且企业人员到校企共建学院兼职教师的比例比到高等职业院校内兼职课程教学的比例高。2015年,企业接收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订单培养学生总数22 786人,平均每所高等职业院校订单培养学生288人,平均每个专业订单培养学生5.8人。与2014年相比,企业接受订单培养学生总数增加1434人,增长幅度约为6.7%;平均每所高等职业院校增加订单培养学生18人,增长幅度为6.7%;平均每个专业增加订单培养学生0.4人,增长幅度为7.4%。总体而言,2014—2015年,企业接收订单培养学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约为4%,比例偏低且增长幅度较小。2015年,企业共计接收岗位实操学生114 318人,平均每所高等职业院校参与岗位实操的学生共计1 447人,平均每个专业岗位实操学生29人。与2014年相比,企业接受岗位实操学生总数增加13 610人,增长幅度约为13.5%;平均每所学校增加岗位实操学生172人,增长幅度为13.5%;平均每个专业增加岗位实操学生4人,增长幅度为16.0%。总言之,企业接收岗位实操学生增长速度较快,但实习学生比例不高。2015年在合作企业岗位实操的学生占全部应顶岗人数的52.3%,平均每个基地接纳7.3人;2014年在合作企业参与岗位实操的学生占全部应顶岗人数的53.6%,平均每个基地接纳6.9人,2014—2015年均有近50%的学生未在产教融合合作企业实习。2015年,产教融合合作企业接收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42 377人,平均每所高等职业院校被合作企业接收毕业生536人,平均每个专业被合作企业接收毕业生10.7人。与2014年相比,企业接受毕业生总量增加5 354人,增幅约为14.5%;平均每所高等职业院校被合作企业接收毕业生人数增加67人,增长幅度为14.3%;平均每个专业被合作企业接收毕业生人数增加1.3人,增长幅度为13.8%。总体而言,产教融合合作企业录取毕业生人数比例低,且增长幅度较小。2015年,产教融合企业接收毕业生人数占全体应届毕业生人数的19.7%,平均每个基地接纳2.7人;2014年,产教融合合作企业接收毕业生人数占全部应届毕业生人数的19.8%,平均每个基地接纳2.5人。2015年,共有10 370家企业对实习学生发放了补贴,占参与广东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合作企业的66%。与2014年相比,对实习学生发放了补贴的企业增加了723家,占比相同,仍有34%的合作企业对实习学生实行零报酬。此外,不同企业与不同高等职业院校、不同专业合作发放的补贴金额及名目不尽相同。以广州金霸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霸”)与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河源职院”)的合作、中荣印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荣”)与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火炬职院”)的合作为例进行分析可知,企业对实习学生补贴项目名称、金额、发放时间等差异大。尽管如此,由于产教融合发展还不完善,对实习学生补贴情况缺乏,也还难以形成明确的规定或相关条例,各企业、院校、专业间合作差异大、灵活性和变化性大。2015年,参与广东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企业捐赠设备总值6 529.956万,平均每所高等职业院校获赠设备值82.65万元,平均每个专业获赠设备值1.65万元。与2014年相比,企业捐赠设备总值增加了920.171万元,平均每所高等职业院校获赠设备值增加12.65万元,平均每个专业获赠设备值增加0.23万元。总体而言,企业捐赠设备总值增长幅度不大,增速较慢。但参与捐赠设备的行业企业数量有所上升,捐赠设备总值有所提高,企业参与广东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此外,不同企业对不同高等职业院校、不同专业合作捐赠的设备及金额投资名目不尽相同。以广州大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业”)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科技职院”)合作共建校外教学企业广东产品设计创新工业设计园、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2年捐赠设备和资金投入情况为例进行分析可知,通常,企业在与高等职业院校共建“教学企业”的过程中捐赠较多的设备、投入较多的资金、提供较大的教学场地等,投入高等职业院校内的资源较少。此外,不同企业对高等职业院校或合作共建教学企业的投资大小、形式、时间等差异大。尽管如此,由于各企业,高等职业院校、院系等多主体的利益存在着相关性和复杂性,以及产教融合发展的不完善,难以形成统一、明确的规定或相关条例,各企业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较大。协同创新中心和协同育人基地的建设是广东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构建内容,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有利于实现政府、学校、企业多方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的转化率,有利于将产业需求快速转化为教育教学的资源,有利于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的水平和科技研发能力。2015年,广东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过程中,构建了形式多样、功能相对齐全的协同创新中心和协同育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