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吕鑫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王崇举,郑旭煦.中国西部高校产学研合作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4]夏征农.辞海(第六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5]霍丽娟.产学合作教育中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关系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6]贺星岳.现代高职的产教融合范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7]李心,王乐夫,覃易寒,邓兰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中职教育创新发展:广东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

[8]刘书瀚,白玲.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9]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10]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王永牛.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12]蔡钊利.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试点项目实施方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13]涂文涛.创新高校产学研机制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4]周建松,唐林伟,等.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4.

[15]万平.高职“项目带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6,4(7).

[16]王书丹.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5).

[17]吴彦.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与思考[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18]刘辉.贵州工业发展与山地经济模式转变的相关性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14(4).

[19]陈婷婷.贵州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互动机制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12(5).

[20]王静.促进贵州地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机制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10(4).

[21]廖慧琴.广东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16(6).

[22]李红琼.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9.

[23]余沫汐.日本职业教育“产学管”联合办学模式研究与借鉴——以日本高等专门院校为例[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

[24]马东霄.主要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机制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5.

[25]张建峰.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模式研究——以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为例[D].郑州:郑州大学,2015.

[26]刁洪斌.“五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27]谢启燕.高职院校“三基一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9]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高等教育,1999.

[30]寺田盛纪,日本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亚洲区域内国际比较视野中的研究[J].闫智勇,等,译.职业技术教育,2012(7).

[31]孙晓庆.基于国际比较视野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研究[J].职教论坛,2015(23).

[32]爱伦.日本企业重视职工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1986(4).

[33]冯玫,许晓明.亚太国家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比较与我国的模式比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

[34]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

[35]马庆发.切换发展动力从就业导向迈向需求导向[J].职业教育周刊,2016(8).

[36]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的根本问题是学问化——徐国庆和他的《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技术学范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6(9).

[37]周劲松.温宇.区域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政策需求与机制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0(10).

[38]罗汝珍.市场经济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1).

[39]付俊超.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5).

[40]菲利浦·B·克劳士比.我与质量——零缺陷之父的生活体验[M].零缺陷管理中国研究院,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1]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42]管俊杰,杨海.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12).

[43]和震.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推动产教融合制度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

[44]贺伟,李艳文.市场经济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统整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4.

[45]贺星岳.现代高职的产教融合范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6)

[46]韩静静.河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4).

[47]蒋新革,牛东育.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及管理体制创新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9).

[48]兰小云.行业髙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3).

[49]李欢,高涵,文苗.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4).

[50]李春鹏.广西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分析与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