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多渠道经费保障机制

一、建立多渠道经费保障机制

为了促进普通本科院校生产、教学一体化,我国各级政府、大学、企业应当建立产教融合教育专项资金,促进有效的整合发展。首先,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和投资的比例,逐渐从设立的产教融合专项资金中支出。其次,建立一个稳定的金融投资增长机制,根据职业院校教学的实际需要增加财政投资比例,以确定发展目标与职业院校及其财政支出的一致性。各级政府在中国也可以建立产教融合政府教育奖励基金,鼓励多层次合作,奖励在企业、教育和个人中有突出表现的。目前,中国浙江、重庆和其他地方,由政府建立产教融合教育专项资金,支持和奖励实施产教融合较好的优秀用人单位和高校,保障了参与者的利益,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设立产教融合专项资金,是当今许多发达国家支持高校、企业互相合作的重要途径。如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其他发达国家都把设立产教融合的专项资金作为长久发展的标志,并把其相关规定写到法律和法规中。如美国国会通过的《高等教育法》规定,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鼓励产教融合的发展,将有关产教融合的教育资金作为单独的事务,重点管理。英国政府拨出125亿英镑,促进项目的发展,这一举动受到一致欢迎。在有限的政府开支条件下,我们的大学应积极倡导设立专项资金来支持产教融合的开展,用于建设人才培养基地,支持高校和企业共同研发课程,支持教师参与产教融合实践的项目。高校对资金进行筹备有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大学和地方政府之间开展合作项目,建立产教融合的生产和教育创新基金,参与项目生产和教育的高校教师和学生提供援助,包括实践基地基础设施支出、课题经费等;大学可以签合同,对象是企业和政府部门,从而获得横向课题研究经费。

第二,大学还可以吸收社会力量,获得各种私人、企业、团体的捐赠,如校友基金会,促进政府和社会力量的结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教育保护机制。资金是一个企业生产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中国政府应鼓励企业建立产教融合专项资金,进而促进产教融合深层次的发展。企业设立特别基金的方式有:

一是对与企业合作的高校提供励志奖学金、产教融合专项基金;

二是对到企业有过实践培训的教师学生,提供相应的薪酬;

三是企业要按规定时间交付一定的资金,该资金用于企业培训,由政府统一发放。根据专业培训的时间、地区和规模的差异,一个企业可以取得相应的资金也是有所区别。良好的环境,是鼓励、引导企业大量投资、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成立一个产教融合专项贷款,专注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业化发展前景的创新集成的项目。对那些周期较长、资金需求较大、企业扶持困难的高科技项目,提供必要的配套资金,还要建立相应的审查和监管机制。产教融合创新资金是用来促进重点扶持初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的。对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来说,融资是非常困难的,创新资金的设立是被广泛需要的。产教融合创新资金是企业能够前进的动力,奠定了与高校合作的基础。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主要采取财政拨款的方法,50%~60%是由中央财政支持的项目,其余部分由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另一个重点是专项资金支持大型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这主要针对大型企业虽然有一定的创新资源和能力,但往往缺乏合作创新的动力来支撑。大型企业的专项资金,可以通过免费或补贴贷款,加快高校与企业更高层次的合作。风险投资对互联网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风险投资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对一些中小企业进行项目上的支持。我国政府对风险投资还缺乏一定的认识,支持产教融合风险投资方式几乎没有涉猎,所以,我国应大力开展风险投资的业务,避免给参与主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各级财政应每年应拨出一部分专项资金作为产教融合科技风险基金和贴息资金,来保障企业的发展,风险储备基金允许从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总额中提取、使用。美国政府为了鼓励产教融合的产业投资,大力促进私人风险投资的发展,从实践的角度,为正式组织和运行风险投资,但借助优惠政策的方式来为风险资本投资提供法律保障,在短短10年里,就将风险企业的所得税率从49%降至20%。具体作法是:风险投资额的60%免除征税,其余的40%缴纳50%的所得税。该措施的实施,使风险投资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每年46%的速度增长,由于风险投资的参与,促进产教融合科研成果转化的周期从原来的20年缩短到10年。进而激发了美国风险投资的高速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和高质量发展。我国应加快建立产教融合风险投资360评估系统,并建立一个可操作的、科学的、有效率的评价程序,最后,能够在某种层面上识别和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