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制度保障典型个案分析

三、产教融合制度保障典型个案分析

在广东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形式多样、类型丰富的产教融合运行模式。研究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镇产业学院为典型个案,从办学主体、教学模式、资源投入三方面对其产教融合制度保障进行分析。截至2014年年底,中山市共有18个专业镇、2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专业镇经济占中山市国民生产总值的72%,占税收总额的65%,专业镇在中山市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中山市专业镇产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产业链不完善、自主品牌建设水平不高、产品研发与设计能力不强以及技术技能型人才不足等问题。面对这一现状及中山市经济与产业的发展需求,同时,为实现中山市高职教育与产业的相互发展和共同进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中山职院”)在中山市专业镇创办了“产业学院”,以“一镇一品一专业”的形式,实现了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地区产业的对接,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及品牌、人才、社区的全面提升。当前,中山职院创办了4个专业镇产业学院(即南区电梯学院、古镇灯饰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和小榄学院),建立起辐射24个镇区的产教融合合作基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镇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制度保障。

中山职院创办的四个产业学院的办学主体不尽相同,但均与“镇校行企”中某一个或某几个办学主体相关。南区电梯学院以专业镇政府与商业协会为主导,以中山职院为辅助;古镇灯饰学院以专业镇政府为主导,以中山职院为辅助;沙溪纺织服装学院以中山职院为主导,以专业镇政府与商业协会为辅助;小榄学院以专业镇政府与商业协会为主导,以中山职院为辅助。以古镇灯饰学院为例,2013年5月,中山职院与古镇镇政府正式联合筹建“古镇灯饰专业镇产业学院”(简称“古镇灯饰学院”),古镇镇政府投入2 200多万元,对学院的基础办公设施等进行购置和改造。在此基础上,古镇镇政府继续有效介入,通过联合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古镇分局及多家行业组织、企业等共同组建了“古镇灯饰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古镇灯饰学院已成立“古镇灯饰学院董事会”,与30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4家企业入驻了古镇灯饰学院筹建校中厂,3家企业联合成立了灯饰设计工作室。仅2015年下半年,古镇灯饰学院校企合作完成企业项目187项,技术转化25项,申请专利165项。尽管办学主体多样,利益主体间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但当前古镇灯饰学院产教融合处于“镇、校、行、企”的良性合作运行中。其中,中山职院负责古镇灯饰学院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管理协调各协同单位的工作及中心日常事务的处理;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古镇分局代表古镇镇政府参与古镇灯饰学院的日常管理与平台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协调各方资源参与灯饰学院的建设;古镇灯饰学院董事会则负责企业资源的协调合作、灯饰学院的运行管理等。在人才培养方面,实行中山职院、专业镇产业学院、行业企业联合培养。通过充分发挥各办学主体的优势,联合企业生产性教学资源与学校教学性生产资源,建立专业镇产业学院人才共育机制。一方面,建立多方主体共管的教学管理机制。实行中山职院、行业企业等多方利益主体协同参与制定的教学内容、方法、评估体制、管理制度和模式及实施细则,以及学生校内外就业前实践管理办法等,共同监督监管和评价教学产教融合的水平,共同协商调整和创新教学管理内容和机制。另一方面,建立中山职院、行业企业、商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学生管理机制。专业镇产业学院实行以中山职院为主、行业企业为辅的学生管理制度,共同制定学籍管理办法、制定学分管理办法,出台奖助学金实施细则、出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细则等。在实习就业方面,实行中山职院、产业学院、行业企业实习就业共担。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就业状况影响着高等职业院校的整体发展,如何科学合理地解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岗位实操和就业问题成为专业镇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中政府、中山职院、行业企业、商业协会合作的重要内容。实习就业共担机制的构建需要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出力,合理安排学生实习和预就业的企业、岗位以及工作内容等,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实习就业工作内容相关,做到学有所用、做有所得。为确保政府、中山职院、行业企业、商业协会等多方主体参与的实习就业共担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共同协商制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与考核办法,制定学生实习工伤处理与保险赔偿办法,制定就业前实践指导教师职责考核办法,制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就业产教融合的水平跟踪调查制度等。以古镇灯饰学院为例,从灯饰学院专任教师来源及校内实训室建设情况分析其“校、行、企”人才共育教学模式现状。古镇灯饰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6名,外聘兼职教师10名。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高职称3人、讲师3人、工艺美术师3人。10名兼职教师均来自企业。此外,灯饰学院积极开展“校行企”人才共育的教学模式改革,目前已建起多类型工作室6个。已建的校内实训室主要包括灯具模型制作室、灯具焊接室、灯具加工室、灯具装配室、灯具五金制造加工室、灯具喷涂室、灯饰产品展览中心等,设备先进,总价值高达700多万元。专业镇产业学院由专业镇政府、中山职院、行业企业共同投资举办,投资比例、投资方式等四个产业学院不尽相同。产业学院资源由多方主体共同投资和共享,需要建立产教融合资源共享机制和信息互动机制。在高等职业院校方面,共享内容包括学校图书馆、就业前实践室、教育教学资源等各类硬件设施;电子图书馆、网络课程资源库等各类软件设施;甚至是体育馆、饭堂、宿舍、小卖部等各类生活所需场所。在行业企业方面,共享内容包括设计室、实操室、机器设备、车间、生产线等各类硬件设施以及提供行业发展信息、企业技术创新信息、人才供需信息等。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既可以提高“镇校行企”四方资源的利用率、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又可增进四方的沟通交流,促进四方的共同发展。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运行中不仅需要充分考虑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也要考虑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专业镇产业学院模式充分考虑到产业的发展需求,通过整合高等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行业企业的技术资源,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助推高职教育科研创新的同时,助推专业镇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为保证专业镇政府、中山职院、行业企业以及商业协会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建立协同创新活动、项目及资金等管理办法,建立协同创新奖励办法及成果鉴定标准,明确协同创新成果(包括产品或专利)的归属权问题。以古镇灯饰学院为例,自2013年5月正式联合筹建古镇灯饰学院至今,古镇镇政府共计约投入2 200万元、中山职院共计约投入604万元、行业企业共计约投入170万元对学院的基础办公设施等进行购置和改造,共计投资建筑面积11 800平方米,投资金额2 9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