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发展的路径的必要性分析

第三节 产教融合发展的路径的必要性分析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我国现代教育体系除基础义务教育外,还分普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继续教育体系三部分。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构成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里面分高职专科、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三个层次。而普通教育体系包含普通高中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三部分。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层次职业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意见》同时指出:“高职教育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素质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点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其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例;要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基本途径。”该《意见》对高职高专培养方案、知识体系、技术技能、师资培养、培养途径等七个方面做了明确要求。《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将培养目标定义为“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该意见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明确指向为面向基层一线培养人才。

纵观我国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是高等职业院校开展高校的大学生双创教育重要的保障机制。高校的大学生双创教育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高校开展高校的大学生双创教育已有近30年的探索和积累,已经将高校的大学生双创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就高职教育而言,我国高职教育在20世纪末才得以高速和高质量发展,在21世纪初期形成办学规模,与本科教育相比高校的大学生双创教育起步晚,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尚未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育机制。

随着国家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推进和构建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提出,高校的大学生双创教育在中国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对照产教融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双创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