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产教融合组织运行管理机构

一、建立产教融合组织运行管理机构

在企业与高校的合作过程中,会涉及许多职能部门,这些部门中出现利益争夺时,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产教融合协调机构,让其来解决各部门出现的难题,协调产教融合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从而保障政府、企业、高校的正常运行。

产教融合协调机构的主要功能如下:

(1)协调企业、高等院校等多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在资本投资、合作方式和产教融合创新的渠道上,提供具体的细节管理和协调,监督生产和实施项目。

(2)联合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大力开展产教融合创新的相关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制定实用和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产教融合的顺利开展。

国外产教融合发展好的国家都成立了专门的产教融合协调机构,用来管理和沟通学校、企业和行业之间的工作。例如,德国的产业合作管理协会,监控和监管企业与高校的所有事务;韩国的产学合作科,全面掌控合作中的所有问题;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时就建立了美国合作教育协会,用来负责各主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这些成功的案例可以知道,深入开展产教融合的关键则是由教育、财政、行业等部门统一联合建立产教融合决策与执行管理协会,共同为高校产教融合搭建平台,负责统一调度的工作;积极沟通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相关信息,负责高校、企业双方的沟通;寻找更多企业与高校合作;对产教融合的过程进行监察,必要时实施奖惩。

产教融合教育决策管理协会和产教融合教育执行管理协会构成及其任务如下:

第一,产教融合教育决策管理协会由政府牵头,构成部门分别是教育、财政、发展等部门,推进产教融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的作用,加强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尽快发布促进产教融合的指导意见。产教融合教育决策管理协会是做决定的组织,其任务是研究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形势,规划高校发展目标和内容,协调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制定并落实政策,检查和推进教育工程的发展。在允许的情况下,企业、高校和第三方服务机构代表也可称为产教融合教育决策管理协会的成员。

第二,产教融合教育执行管理协会产教融合教育执行管理协会可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成员和第三方服务组织构成。该管理协会是将产教融合教育管理协会的相关计划、目标、任务给予落实并实施,与各大高校、企业经理、行业经理和第三方中介组织的经理通过开会讨论、洽谈等形式确定可实施的项目、伙伴以及实现双赢的途径。

产教融合的有效发展是建立在组织保障的基础之上的,然而,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多数职业院校目前还没有专门负责产教融合的协调机构,多数是代管,其产教融合行为很多处于自由、散漫的无组织、无人管理的混乱状态中。正是基于此,高校应逐渐建立专门的产教融合协调机构。由学校设计规划,组建“行、企、校”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协调机构,以此为平台,以促进“行、企、校”合作主体间紧密衔接、深度合作。按照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可建立如下管理协会:

第一,教育规划和专业设置管理协会,其责任是把握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国内外高校教育发展前景,从宏观方面指导高校的总体发展方向;提供行业标准、岗位能力目标,对主要设置、课程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研究;全面掌握高校、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

第二,师资协调管理协会,基于企业、学校协调的前提下,建立校企人事工作轮换制度、互相聘用制度等;建构“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员互动机制,形成一个稳定、共享、高产教融合的数据库。

第三,项目管理管理协会,管理所有事务过程中项目的合作,主要包括:一是项目的过程管理:包括发起、计划、规范安排;二是项目资源管理:其一,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合作对象的人数、责任、事务、管理费等;其二,资金管理,包括成本分布、年度利润分享、合作的预算和结算等;其三,材料设备资源,包括常用的合作办公设备、教学设备、培训设备的合理使用和适当的管理。

大多数企业设立组织机构是为了企业的经营,产教融合协调机构在企业中设立比较罕见,正因为如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妨碍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发展。企业应设立专门的产教融合组织管理机构,按照规章制度来承担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鼓励高校学生与教师到公司进行学习和进修,为各大高校提供训练场地、基本设施,规定特定人员,做好安全讲解;利用好高校的优秀人才资源,与高校进行产品研发与攻关,为企业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企业的需求融入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通过制定目标、联手培养优秀人才,并提供基础设备支持等途径,与高校联手,共同培养满足经济发展的必要人才。产教融合协调机构不仅能为企业节省人员招聘费用、缩短职工工作时间、降低职工流失的风险,同时,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