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术语法

定义术语法

当你感到沮丧或焦虑时,你可能会将自己贴上“低人一等”“傻子”“骗子”或“失败品”的标签。这个时候,你可以先问问自己,这些标签本身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你试图定义“低人一等”“傻子”“骗子”或“失败品”的意思,你通常会发现它们至少符合以下四条论述当中的一条。

·这个标签可以用在所有人类身上。

·这个标签没法用在人类身上。

·这个标签本身是毫无意义的。

·这个标签不适用于你。

打个比方说,我们如何定义“傻子”?“傻子”是不是那种偶尔或者所有时候都在做蠢事的人?如果你认为傻子是那种所有时候都在做蠢事的人,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傻子,因为没有人会所有时候都在做蠢事。但如果你认为傻子是那种偶尔会做蠢事的人,那你就会发现,和前一种假设相反,全世界的所有人都可以被定义为傻子,因为我们都会偶尔犯傻。

不管你要怎样定义这些术语,你的定义其实都不符合你自己的设定。

这可能听起来像在咬文嚼字,玩文字游戏,但这在哲学意义上是非常重要的。愚蠢的行为的确存在,但“傻子”不存在。那既然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傻子”,你又怎么能将你自己定义为“傻子”呢?但是如果你把自己当成“傻子”,你会感到焦虑,你觉得自己就像个“傻子”,即使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傻子”。

我的许多患者都将自己称为“疯子”或“神经病”。因为他们认为类似于害羞和恐慌的感受都是令人羞耻的、奇怪的、不正常的。如果你给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你可能会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

“神经病”的定义是什么?真的存在“神经病”这个东西吗?比如说,你认为“神经病”指的是那些脑子不正常的、发疯的人。那我就要问了,你又要怎么样定义脑子不正常与发疯的人呢?

你可能会回答我:“就是那些精神紊乱的人。”

那我就会跟你指出,有精神问题的病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他们的症状和焦虑的症状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会出现幻听,并且还会有奇怪的妄想。那些因害羞或焦虑而挣扎的人通常没有精神分裂症。再退一步说,把那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称为“神经病”也是非常残忍的。

假如你对“神经病”有不同的定义。比如说,你告诉我:“神经病指的就是那些有着非理性的担忧、总是在杞人忧天的人。”你觉得这个定义里有什么漏洞呢?请在下方写下你的看法:

答案:

这个定义可谓是漏洞百出。有多少人都曾经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有过非理性的恐惧?如果你仔细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你就会发现,几乎人人都有这样的时候。比如说,当你在第一次学习游泳并将头放在水下时,你可能会感到焦虑,但你很快会意识到你可以屏住呼吸,而且你会发现在水下真的很有趣。所以,如果你认为,“神经病”指的就是那些有着非理性的担忧、总是在杞人忧天的人,那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被称为“神经病”了。

你可能还想辩驳,你这回将“神经病”定义为“比其他人有更多非理性恐惧的人”。在提出这个论点的时候,你又得先问问自己了,这个“其他人”指的到底是“其他所有人”还是指“部分其他人”?如果你指的是“其他所有人”,那你就不可能是一个“神经病”,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有比你更“神经”的人。但如果你指的是“部分其他人”,那我们可能都是“神经病”,因为总有人比我们理智清醒一些。

每天,我都会看到我的患者们给自己贴上标签:

·我低人一等。

·我毫无价值。

·我是个失败品。

·我毫无希望。

那我们先来看一看“我是个失败品”这个想法。假设你将“失败品”定义为那些从未成功的人,你是否能够察觉这个定义中的漏洞呢?试着证明这个标签本身没有意义,或者说证明它适用于所有人或根本不适用于任何人。

答案:

如果“失败品”是指从未在任何事情上取得成功的人,那么就没有“失败品”这种东西,因为我们在许多事情上都取得了成功。我们成功地学会了说话、读书、写字,还会自己去上厕所!

这个定义显然是有问题的,于是你决定将“失败品”定义为“比普通人失败更多次的人”。这个定义的漏洞又在哪里呢?

答案:

在这个定义之下,全球可能有30亿人都可以算作是“失败品”,因为总人口大概有60亿,普通人可以说占了至少一半。

你又尝试了一个新的定义。这一次,你将“失败品”定义为一个从未完成任何真正伟大创举的人。这个定义的漏洞又在哪里呢?

答案:

根据你的这个定义,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被称为“失败品”了。毕竟,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像爱因斯坦、贝多芬、迈克尔·乔丹或比尔·盖茨一样成功。这样一来,如果我们都是“失败品”,那么失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有那么多同类呢!不管你要怎样定义“失败品”,你的定义其实都不符合你自己的设定。

当然,术语定义法并不是说要我们一味地否定自己的缺陷或失败。我们都必须直面失败,我们也都不可避免地拥有很多需要改进的缺点。这个方法的目标只是让你摆脱会让你觉得羞耻、沮丧、毫无干劲的无意义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