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氏太极拳的“内功”

论陈氏太极拳的“内功”

什么是太极拳的“内功”?有人说,太极拳的“内功”就是骨节放松,韧带拉长,周身协调。如果这样说,那么体操运动员也具备上述特点,难道说也算是具有太极拳的“内功”?这种说法似乎不妥。所以这只是简单地概括了太极拳的“内功”所具备的一些基本条件。

《拳论》中指出:夫捶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这指明练拳者必讲招势,讲招势必讲气。“内气”指丹田之气,功底越纯厚,内气越充足。“内功”就是太极拳的“内气”所产生的功力。

“内功”是怎样产生的呢?

一者,通过练习太极拳使全身放松,除去自身固有的僵劲,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周身的协调、韧带的拉长、关节的韧性与弹性。此条件具备后,再下功夫去引动“内劲”,也就是“内气”。

二者,“内气”产生的关键是呼吸。逆式呼吸,一呼一吸细腻而深长,柔和而徐缓,可以增加肺活量,加强腹部弹性,强壮肾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使丹田之气在体内周流,手指发麻,肌皮发胀,脚跟发沉(有立地生根之感),头顶发悬,膀胱发热,肾似火烧,精神倍增,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气感。

三者,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陈氏太极拳有刚有柔,快慢相间,一呼一吸随动作的变化产生了“缠丝劲”,缠丝劲以圆为主,是圈的缠丝运动。以腰为主宰,以形引气,以气催形,形到气到,气沉丹田,降于涌泉,行于四梢。气之发动,梢节领、中节随、根节催。上活下稳,立地生根。“虽有万斤移山力,我自屹然不动。”当年陈长兴在庙会看戏时任凭众人拥挤推搓,凡近其身者均如水触石不抗自颓,人称“牌位先生”。这就是以千钧之力而破万钧的神奇内功。在如今的太极拳推手中也出现过以弱胜强、体轻胜体重的例子,这就是内功的实际运用。

口传身授

学员合影

“内气”随动作变化而变化,发放于外便是“劲”,此劲结合周身的协调、关节的韧性与弹性,运用在技击中就如虎添翼。陈长兴讲:“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这明确告诉我们,太极拳任何招势的变化,不外乎“劲”,“劲”的产生就是“内气”所表现出的功力——“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