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横气填胸”
“横气填胸”是练习太极拳的一种常见病。“横气填胸”,是将气填满胸膛,呼吸不自然,喘气,憋气,闷气。在陈家沟常常听到一句话:“横气填胸,百病齐生”。这就告诫我们千万注意,练拳不要“横气填胸”。
我记得20 世纪90 年代,在江西南昌,学生引见了一位说是某某大师的大弟子,练了十几年的陈氏太极拳,想让我指点一下。我看他练了新架八十三的三个金刚捣碓,仅仅十几个动作就上气不接下气,满面涨红,气喘吁吁……我笑了笑,语重心长地告诉他:“我和你师父是一个老师,你看你师父是怎样练的呢,你这样的练法一遍拳能练完吗?你练拳时的样子大家都替你难受。陈家沟先辈一天练三十遍,我们年轻时练一次便两个小时,你好好想一想,应该怎么去练。”短短几句话,他受益匪浅。第二年我再看他演练,松柔很多,进步很大,他非常感激。
“横气填胸”是因演练套路形式和意识、心态、思维上的不正确导致的。《拳论》中讲:节节要松,皮毛要攻,连绵贯穿,虚灵在中。这告诉我们,放松是太极拳中特别重要的拳技精华。节节放松,全身要有气感,胸中要虚空。在套路演练中,套路不熟练,姿势不正确,关节不灵活,动作运行上就出现僵硬,呆板发滞,练一招是一招,自始至终不能一气贯通。在心态上就会心情紧张,思想紊乱,呼吸不自然,不知所措,导致内外不放松,就“横气填胸”。
朱天才教学照
怎样克服“横气填胸”?首先练拳者不要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完成练习太极拳的程序,最后达到心宽胸舒,没有横气填胸的迹象,再去狠下功夫。
刚刚入门练习太极拳时,一片空白,什么都不会,首先要心态端正,心情平静,心无杂念,什么都不去想,寻找一位懂得拳法、拳理的老师,按老师的教法去练习。现在很多老师教太极拳,先教套路。在学习时不要想别的,只想你学的姿势,要求记住招势,力求正确,再将一个个动作连贯起来,这就是学架子和顺架子。练习时要动作正确,节节放松,懂得全身节节放松,指松腕活,坠肘沉肩,含胸蹋腰,松垮屈膝,脚底踏平,顶劲领起,这是人体姿势动作的要求。当套路动作熟练连贯正确了,再去狠下功夫,就是在套路的演练中自然地完成了避免“横气填胸”的外因。
“横气填胸”的另一个最主要原因是意识心态上的思想紊乱,心情紧张,精神涣散,意识不集中所导致的呼吸不自然,这是内因状况。“横气填胸”最重要也是最简单的两字,就是“呼吸”。也就是怎样去了解“呼吸”,去练“呼吸”,去运用“呼吸”,这是每一位太极拳老师应该知道的。
呼吸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呼吸 ”,也叫顺式呼吸,是人生下来的后天自然呼吸,不需要练习,不需要特意去想。呼吸是生命之本,无呼吸则无生命。另一种是“呼吸自然”,也叫逆式呼吸,是胎儿在母体内的“呼吸”法,为先天呼吸,意在呼吸,力求自然,这就是“胎息”。这种呼吸是靠意念引导,是练出来的,也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导引吐纳”。逆式呼吸靠思想意念,结合丹田“导引吐纳”术,也是我们常讲的“气功”“静功”“内功心法”。
怎样练逆式呼吸?首先得明白丹田。在医学中没有丹田的穴位,古人常讲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逆式呼吸指下丹田——气海穴,肚脐下三寸为丹田,也正是以肚脐为中心的下腹部的中间,肚脐古称黄庭,属五行之“土”,肚脐后两侧为肾,肾是发气之源。太极拳以腰为主宰,逆式呼吸是以肚脐为中心,将肾产生的气沉于丹田,通过意念使呼吸在肚脐周围(上腹部、下腹部)运转、滚动,这就是太极拳练到一定水平时的“丹田内转”。
朱天才拳架照
朱天才与学员合照
朱天才拳架照
“导引吐纳”术就是意念指导呼吸,以肚脐丹田为上下分界线,下指会阴,为下腹部;上指胸腔横膈膜以下,为上腹部。呼气于下腹部,成“S”形;吸气,气升上腹部成“S”形,这“S”形的上下丹田内转,没有动作的就是先天呼吸法,逆式呼吸法,也可称为“胎息”,也是气功、静功、内功心法的练习法。练习先天呼吸法的同时一定配合全身的放松,意识的集中,思想的入静,意念的专一,环境的清净。这种练习法随时随地都可练习,要求匀,缓,深,慢。练习时一定嘴微闭,舌贴上颚,使舌下生津,有润喉、养颜清毒之妙用。
太极拳是武术,具有攻防技击的特点,是高深的哲理功夫,是“内外兼修”的一种养生健体的运动项目,它的攻防技术及内外兼修的养生之道为世人所共识。《拳论》讲:“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就是丹田之气,使丹田内动,气贯全身,可使练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体会到非常好的攻防技击和健身效果。陈氏太极拳经典论述:“气沉丹田,降于涌泉,运于周身,达于四梢,用到一点”。这就说明了通过呼吸,产生气感在全身运转的路线,气下沉涌泉,通过督脉上升百会,再下走任脉,回归丹田,这川流不息的循环运转,气会通过胸腔。当懂得了逆式丹田呼吸法后,可暂时静功练习,在学习太极拳套路时,暂不要去想丹田呼吸,更不要去配合动作,先自然顺势呼吸,当动作连贯熟练正确后,再去想逆式呼吸,开始先做到定式时呼,下沉时呼,发劲时呼,慢慢地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将丹田之气配合于套路之中。
在太极拳套路练习中,开始时自然呼吸配合动作的练习,逐渐进入丹田逆式呼吸法,使套路与呼吸,节奏与呼吸,心态与呼吸的内外整体配合。久而久之,拳法自然,上下相合,内外一致,就不会出现“横气填胸”的现象。
正是:
横气填胸,百病齐生;气喘胸闷,话不成声;
思想紊乱,脑子不清;面色全非,难以形容;
全身僵硬,关节不灵;气难运转,全填在胸;
久坐成疾,贻误终生;君需牢记,不可此行;
练习太极,形意要明,姿势正确,关节要灵;
含胸蹋腰,全身放松,意守丹田,思想集中;
气向下行,胸宽心空,心无杂念,清净神明;
导引吐纳,妙在黄庭,横气邪气,无影无踪;
意明形正,趣味倍增,千练万演,欲罢不能;
精神饱满,气血畅通,何有横气,何能填胸;
心神舒畅,拳精理通,其乐似锦,延年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