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氏太极拳的“震脚”
震脚是陈氏太极拳套路中一种最独特的动作招势,有单震脚与双震脚,套路中的第一招就是金刚捣碓震脚。陈家沟几百年来流传的术语“喝喝陈沟水都会抬抬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硾”,金刚捣碓的震脚在陈家沟深入人心。
俗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陈家沟的太极拳前辈,只要耳听金刚捣碓的震脚响声,就知道练者功夫水平的深浅。可是也有不懂陈氏太极拳的人妄加评论陈氏太极拳说:震脚会伤大脑,对关节不好等。
很多拳种都有震脚。其他流派的太极拳,大家直接或间接地来自陈氏太极拳,不练震脚不等于没有震脚。可根据师父的教导及自身的身体素质、年龄、水平、目的等原因,可震脚或不震脚。我将半个多世纪的练拳体会分享给大家,因人而异,还需自行体会,勤加练习。
陈氏太极拳的金刚捣碓是“母势”,脚踏五行,行气支撑四面八方,震脚一声定乾坤。它的刚柔相济和虚实阴阳代表着太极拳的千变万化。
有诗曰:
母势金刚大捣硾,四面八方寓屈伸;
脚踏五行身中正,上下一脚定乾坤。
金刚捣碓的震脚是功夫的体现,落地平稳,气感催动而产生的震动与响声的动作称为震脚,大多单震脚以右脚为主。震脚的功夫练到一定水平有一种惊炸威吓的音效,深受练太极拳者的喜欢。太极拳震脚,其功效、利益是什么呢?是功夫,也是养生。
“震脚”的功夫效益,是在练习太极拳放松的基础上有承上启下换劲的表现,由柔变刚,由震脚的音响效果提高练拳的兴趣和恒心。我在陈家沟长大,有60 多个春秋的亲身体验,总结出的经验是一定要练习震脚,但应因人施教,不得强求,一定要明白刚发用、柔养生般道理。
由“震脚”的响声可知其功夫的深浅,可知身体的平衡,放松的水平。震脚的功夫,是通过内气、平衡、速度、腰裆劲和身体的上下、内外相结合爆发出的气催之感。震脚一定要练气、运气、行气。身体放松,屈膝松胯,意守丹田,气下沉行于脚,上下一致,内外合一,气感发于脚底,爆发出一种响声。内气越足,气感越大,响声就会如雷贯耳。
太极拳的震脚功底之大,功益之多,是因为震脚催动了人体第一长寿穴——涌泉穴。涌泉穴别名地冲,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由下向上冒出的水为泉,故名涌泉。该穴位其意,就是经水外涌而出体表,其经水直达肾与心,心与脑相连,节节贯穿,全身经脉一起,是肾经水灌溉周身四肢各部。
“母势”金刚捣碓的虚实变换,震脚的轻重,重心的转移,一虚一实,脚底的涌泉穴随着动作变化的轻重,气感反映于肾经,将肾经水运达心脏与大脑输送全身,促使了气感的快催冲动,使气感对身体各部位的经络畅通起到了良好的养生效果,其妙不可言。
所以练习太极拳要气沉丹田,降于涌泉,长期练习,散热生气,水升火降,气血畅通,达到肾经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性功能增强,腰膝壮实而不软,行走稳健而有力。当然,练拳者一辈子要懂其之理,老者缓柔,可不震脚;其练功夫技击者不可忽视震脚也。
朱天才书写学员证书
有诗曰:
陈氏太极功,招招妙无穷;
母势大捣硾,此势最为精;
脚踏五行地,三才见真功;
掤捋八面劲,按挤四面风;
採挒与肘靠,全含在其中;
刚柔互变化,震脚定雌雄;
虚实与震脚,泉水向上涌;
泉水灌溉体,入身滋润生;
直至肾上腺,再达心脑中;
朱天才拳架照
输入全身体,气血脉络通;
肾气越充足,性功越强胜;
精力越充沛,耳聪又目明;
腰膝壮不软,行走稳轻灵;
此妙从何起,涌泉长寿功;
一脚乾坤定,太极神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