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的缺点
(一)问题设计相对困难
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得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调查的成效。设计问题时对信度和效度的把握非常重要,一方面要能够反映调查的意图,另一方面需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思维过程。如果问卷中设计的问题是开放式的,那么被调查者的回答就容易参差不齐,并且开放式问题的答案也很难用来分析与统计。
(二)对被调查者有一定文化要求
自填式问卷,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其至少能够看懂问卷,能够理解问题的含义,能够弄懂填答的方式。然而,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被调查者的能力并不相同,由此自填式问卷的使用范围就会受到被调查者群体的影响,也就是说,自填式问卷并不适用于文化程度较低的被调查者。
(三)答题质量无法保证
尤其是自填式问卷,答题时并没有调查人员在场,被调查者可能不是一次完成作答或者不是独立完成作答的情况都有可能存在。在填写自填式问卷时,如果被调查者对问卷中的某些问题的认识模棱两可,而又无法向调查员询问求证,就会凭自己的理解作答,此时就容易产生错误理解而作答的情况。事实上,即使有些被调查者不按实际情况填写,调查人员也很难发觉,问卷调查法不像观察法等方式可以获得更为客观的信息。另外,被调查者填写时的态度也会影响问卷的成效,因为调者人员很少进行答案正误或者遗漏与否的检查,这降低了收回的问卷的有效性。因此,问卷调查资料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
(四)调查结果不够深入
在设计调查问卷的篇幅时需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感受,防止被调查者出现厌烦的情绪,因此一般的问卷都不会过于冗长,相对简单,这同时可能造成对某一问题及其原因无法深入调查。另外,大部分调查问卷都是由问卷设计者预先设计好了回答范围,没有伸缩余地,使得被调查者在作答时比较受限,可能会遗漏一些更细致、深层的信息。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并不能够从简单的答案中获取需要的丰富信息。
(五)回收率难以保证
在访问式调查中,由于有调查员在场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大多数访问都能顺利完成,故访问调查往往可以保证较高的回答率。但是在自填式问卷调查中,问卷的回收率往往难以保证。这是因为,一份问卷能否完成、能否收回,主要取决于被调查者而不是调查员。不论是其自身的兴趣、态度等因素,还是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都会影响其答题效果。
综上,问卷调查这种方式优缺点兼具。一方面,问卷调查具备成本低、效率高、作答较为客观、内容统一、偏差较小和结果便于处理等优点。另一方面,对问题的设计要求相对较高,对被调查者也有一定的文化要求,且在某些情况下答题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同时,调查结果由于受到限制而可能不够深入,回收率也难以保证。因此,在采用问卷调查法时,需要结合实际的调查背景和项目需求,同时尽量采取相关措施以消除其弊端。
【注释】
[1]风笑天:《社会调查方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85页。
[2]翟振武:《社会调查问卷设计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3页。
[3]风笑天:《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第三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43—44页。
[4]吴庆国:《“村改居”社区治理的评价与建议——基于2560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第2期,第166—1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