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大众的调查报告
这种类型的调查报告的写作主体一般是某些专门的社会调查机构,或是政府的某些部门,报告的读者主要是社会大众。这些调查报告经常发表在非学术性读物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类调查报告也经常通过网络进行发布,其中不少调查报告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例如,202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先是发表在《中国金融》杂志上,之后又经多个网站发布和转载。该调查报告是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调查课题组于2019年10月中下旬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3万余户城镇居民家庭开展资产负债情况调查后获得的结果(因为西藏地区数据缺少,这里不对其进行讨论),由于调查结果显示出了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在家庭资产上的巨大差距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外,也有不少专门的机构会定期在网络上发表调查报告或统计报告,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发表模式,如截至2020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已经发布了45次。
面向大众的调查报告有几个特征:第一,内容结构简单,重点突出,主要呈现调查的结果。撰写这类调查报告的目的主要是为大众了解某些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提供数据支撑。因此,其往往开门见山,直接将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分类后进行发布,对于存在的问题很少进行深入分析,也较少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解析。第二,内容以描述性统计为主。如《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直接说明了现在中国网民数量是多少,以及网民的学历、性别、年龄的构成等。推论统计因为难以被理解,所以一般也不在这类报告中进行呈现。第三,语言简洁易懂,多用简单的图表描述。由于读者主要为普通大众,这些报告的文字表达非常简洁易懂,而且用简单且多彩的图表来呈现,以增加报告的吸引力和可读性。这些特征可以在以下《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的摘录中看出。
实例10-1:城镇居民家庭资产分化明显
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家庭总资产均值为317.9万元,中位数为163.0万元。均值与中位数之间相差154.9万元,表明城镇居民家庭资产分布不均衡。城镇居民家庭资产分布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的集中度较高,财富更多地集中在少数家庭。将家庭总资产由低到高分为6组,最低的20.0%的家庭所拥有的资产仅占全部样本家庭资产的2.6%,而总资产最高的20.0%的家庭的总资产占比为63.0%,其中最高的10.0%的家庭的总资产占比为47.5%(见表10-1)。
表10-1 居民家庭总资产分布情况

第二,区域间的家庭资产分布差异显著,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家庭的资产水平高。分经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东部地区居民家庭的户均总资产为461.0万元,分别高出中部、西部、东北地区197.5万元、253.4万元和296.0万元。东北地区居民家庭的户均总资产最低,仅占东部地区居民家庭的1/3左右(见图10-1)。

图10-1 分省份的家庭资产情况
分省份来看,家庭资产最高的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北京、上海和江苏,最低的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新疆、吉林和甘肃,其中北京居民家庭的户均总资产约为新疆居民家庭的7倍。
第三,高收入家庭拥有更多资产。将家庭总收入从低到高排序,总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所拥有的总资产占全部样本家庭总资产的半数以上,其中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户均总资产达1204.8万元,是收入最低的20%的家庭户均总资产的13.7倍。
第四,户主的年龄、学历水平及职业均影响家庭资产分布情况(见图10-2)。一是家庭总资产随户主年龄的提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特征。户主年龄为56—64岁的家庭户均总资产最高,18—25岁的户均总资产最低。二是户主的学历水平越高,家庭户均总资产越多。户主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家庭户均总资产明显高于均值,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家庭户均总资产最低。三是户主为企业管理人员和个体经营者的家庭总资产明显高于均值,其余家庭总资产均低于平均水平。[2]

图10-2 各种分组下的家庭资产情况
面向大众的调查报告应该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因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种类型的调查报告可以将研究结果呈现在更多读者面前,而不是只限于相对范围更小的学术圈。对于某些研究机构来说,定期发布调查报告也已经成为扩大机构影响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此外,在问卷设计、抽样方式、数据处理、调查报告的写作及发布等方面,对面向大众的调查报告的要求都比学术论文要低,在具备数据收集渠道的情况下,这类调查报告的发布是相对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