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猜测出真实目的的题
2025年11月28日
四、无法猜测出真实目的的题
除了前面所提及的出于自我修饰,或是胡乱答题而导致的问卷答案不真实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被调查者的特殊身份,使其不敢或不愿意表达出真实的想法。这时候可以将题项设计得更灵活,使被调查者无法觉察到题项的真实意图,从而无法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如研究者希望了解一个村庄的治安情况,因此对村民和村干部发放问卷,如果直接问“您觉得自己的村子治安怎么样?”或是“您觉得自己的村子安全吗?”虽然简洁明了,但是村干部可能更希望让调查员得出村庄的治安很好的结论,而在相关的题项上都选择了“治安非常好”或是“非常安全”这样的选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调查员可以将问题改为“您每次出门的时候有关门的习惯吗?”因为对于很多村庄来说,如果治安情况非常好的话,村民短时间出门可能不会关门,但是如果治安情况非常糟糕,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关门。“您每次出门的时候有关门的习惯吗?”这样的问题相对于前面直接的发问,更不容易让被调查者猜出问题的目的,如果问题本身就很简单,那么被调查者更有可能非常迅速地回答自己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