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 言

一、导 言

导言是论文的第一部分,有时候也可以用“问题的提出”或“研究背景”作为第一部分的标题。导言对于论文来说非常重要,读者会根据导言来判断论文是否有趣和是否具有现实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读者读下去的动力。

导言一般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第一是研究背景,即整个研究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展开的。这部分要说明研究者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即“问题的提出”原因是什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的现实价值。问题提出的原因包括:出现了新的社会现象所以需要进行研究,如政府出台了新的政策;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开始对社会发展产生明显影响,所以值得被探讨,如大学生“网络成瘾”严重影响学习生活状态等。第二是研究问题。研究者需要基于研究背景导出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并用较为简单的语言表述清楚。导言的最后也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明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或要实现的目标。当然,导言的写作未必一定完全包含以上3个部分,有些导言只有研究背景。

导言的写作特别需要注意语言风格,要尽量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同时也可以从某些事例入手,通过举例子或案例分析的方式来吸引读者。

风笑天教授于2000年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上的一篇文章,其导言就非常具有吸引力,摘录如下。

实例10-2:导言

被美国人口学家称为“怪蛇腹中的猪”的美国战后生育高峰一代(the Baby Boom Generation),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不平凡的一代”,“在他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由于他们的出现而改变这一阶段的特征,并迫使全国对他们的需要和问题予以特别的重视”。这一代人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半个世纪以来的美国社会。在美国“生育高峰一代”出生三十几年后,在地球另一半的中国,则出现了与他们虽不相似,但对中国社会同样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代新人,这就是从1979年开始直到今天仍不断增加着的独生子女。据国家计划生育部门统计,1997年末,全国领证的独生子女人数已达5337万。目前,全国独生子女人数估计已超过5800万,差不多相当于整个法国的人口或两个加拿大的人口。

当数以千万计的独生子女从中国大地上涌现出来时,主要由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而产生的这一代特殊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就成为社会学家关注的焦点。

如今,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已近20年,最早的一批独生子女已进入少年期和青年初期,即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在中国社会中长成。这些即将完成少年期和青年初期社会化过程、即将作为新公民进入中国社会的独生子女的社会化发展状况究竟如何?其社会化结果与同龄非独生子女有没有差别?他们的社会适应性是否真的“发育不良”?这些正是本项研究得以形成的基本背景,而用经验的、系统的研究结果给出答案,则是本项研究的主要目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