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赋值题的重新编码

二、反向赋值题的重新编码

在将问卷数据全部录入软件后,我们还经常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重新分组。比较常见的两种情况是:对反向赋值题重新进行计分,或是将一个连续变量的数值重新分为几个等级。第一种情况我们将在本节进行详细介绍,第二种情况将在下一节“数据的排序与重新分组”中进行介绍。

如本章第二节所述,为了打破“答题者惯性”,有时候我们需要在题项中放入一些反向赋值题,这些题目的答案在选项的赋值或编码上,与正向赋值题正好相反。假如现在需要用一份李克特量表(见表6-3)来测量某市第一技师学院公共英语课的教学效果,那么表6-3中的第3题(Q3),就是反向赋值题。如果将5个选项编码为“1=很不同意,2=不同意,3=不好说,4=同意,5=非常同意”,那么对于第1、2、4、5题来说,得分越高,则说明教学效果越好。但是对于第3题来说,是相反的,得分越高,则说明教学效果越差,因此第3题是一个反向赋值题。如果我们需要将量表中的各题得分加总,来计算总的教学效果,那么就需要在全部数据录入完成后,将第3题重新进行编码。将其重新编码为“5=很不同意,4=不同意,3=不好说,2=同意,1=非常同意”,这样就和其他4个题一致了,即得分越高说明教学效果越好。

表6-3 ×市第一技师学院公共英语课教学效果测量量表

注:请根据您的真实感受在相应的选项下打“√”。

假设我们已经将表6-3的量表进行了发放和回收,并将调查结果录入了SPSS(见图6-17)。

图6-17 ×市第一技师学院公共英语课教学效果调查结果

如果现在需要对第3题(Q3)的结果进行重新编码,则在SPSS中的操作过程如下:

点击工具栏[转换(T)]→[重新编码为不同变量(R)]或者[重新编码为相同变量(S)]→自动开启重新编码对话框(见图6-18)→将选中左边变量清单中的“Q3”变量,将其放入右边[数字变量→输出变量]下的方框中,此时,方框中会显示“Q3→?”→在最右边,[输出变量]的[名称(N)]下的方框中填上新变量的名称“Q3反向赋值”,之后可以在[标签(L)]的方框中输入对这个新变量的说明,如“对Q3题的反向赋值变量”,然后点击[变化量(H)],此时[输入变量→输出变量]下方框中的文字会自动变成“Q3→Q3反向赋值”→点击[旧值和新值]→自动开启“重新编码:旧值和新值”对话框(见图6-19)→在左边的[旧值]中输入原来的编码,如“5”→在右边的[新值]中输入新的编码,如“1”(由于是反向赋值题,原来的编码和新编码的对应关系应该是:5→1,4→2,3→3,2→4,1→5)→点击[添加]→在添加完所有的新值和旧值后(见图6-19),点击[继续(C)]按钮→返回继续编码对话框后点击[确定]即可。

图6-18 “重新编码为不同变量(R)”对话框

图6-19 “旧值和新值”对话框

注意:[重新编码为不同变量(R)]是在产生新编码变量(Q3反向赋值)的情况下,保留原有变量(Q3),而[重新编码为相同变量(S)]则是用新编码变量的值直接取代原有变量的值。

在完成全部操作后,如果之前选择了[重新编码为不同变量(R)],则可以看到在原有数据中新增了一个变量“Q3反向赋值”(见图6-20),如果之前选择的是[重新编码为相同变量(S)],则会发现原来的Q3变量已经被新的值所替代。在新变量产生后,可以打开变量视图界面,对新变量的类型、小数点位数等进行设定。

图6-20 新增了“Q3反向赋值”新变量

在图6-20中可以看到,“Q3反向赋值”的值与Q3的值正好相反,即“Q3反向赋值”变量所测量的方向就与其他4个问题所测量的方向一致了,即得分越高说明教学效果越好。需要注意的是,之后在对数据做各种统计分析的时候,也应该用反向赋值后的数据进行计算,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可能有些研究者认为,可以在数据录入的时候,直接将反向赋值题的编码反过来录入,这样就不需要在最后进行反向赋值题重新编码的操作了。但是由于整个量表中只有这一题的编码是相反的,如果直接反过来进行录入,就会非常容易导致数据录入员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录错,而且会明显减慢问卷录入的速度。此外,如果是通过网络收集和录入数据的情况,也无法实现对某一题的单独反向录入。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按照量表统一的编码录入数据后,再在软件中单独对反向赋值题进行重新编码,这样又快,又不容易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