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难
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
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17]。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18]。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
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19]。
肾肝俱沉,何以别之?
然:牢[20]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脉俱动邪?
然: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短者阴也,涩者阴也。所谓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谓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21]。各以其经所在,名病顺逆也[22]。
【译文】
问:脉象有阴阳的区别,是怎么说的呢?
答:呼出依赖于心肺功能的正常,吸入依赖于肝肾功能的正常发挥,在呼出与吸入之间,是脾受水谷精微之气的时候,所以,脾的脉象居于中间。浮脉为阳脉,沉脉为阴脉,所以说脉象有阴阳的区别。
问:心肺的脉象都是浮脉,怎么区别呢?
答:脉象浮,脉体偏大而且散的是心脉;脉象虽浮,但是脉体短兼有涩象的是肺脉。
肝肾脉象都是沉脉,怎么区别呢?
答:重按明显,且脉体较长者,是肝脉;重按脉象浮细极软,稍微用力则脉象有力,搏动应手的,是肾脉。心肺在上焦,肝肾在下焦,脾属于中焦,所以它的脉象也是居中,不浮也不沉。这是脉象阴阳的区别。
脉象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这样的话,寸口有六种脉象同时搏动吗?
答:这样说,并不是寸口同时有六种脉象一起搏动,而是指浮、沉、长、短、滑、涩六种脉象。浮脉、滑脉、长脉属于阳脉,短脉、沉脉、涩脉属于阴脉。所谓的一阴一阳脉,是脉来沉兼滑的脉象;一阴二阳脉,是指脉沉滑兼长的脉象;一阴三阳脉,是脉来浮滑兼长,不时有一沉的脉象。所谓的一阳一阴脉,是指脉浮兼有涩象;一阳二阴脉,是指脉长而兼有沉涩之象;一阳三阴脉,是指脉象沉涩而短,不时有一浮之象。因此,在诊脉时,应分别根据各经相应部位上的脉搏变化来判断病情的顺逆。
【按语】
这一难中所说的“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是一句十分玄妙的话,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话,就是当脉搏跳动时,脉起,与心肺的功能相关,脉落,与肝主疏泄和肾主纳气的功能相关。在《黄帝内经》和《难经》中时常会出现以“人之气喘”的“喘”来形容脉的搏动类似于喘,即用“喘”这个代表呼吸的词来代表脉象,这属于通感的写法。本难中也应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把呼吸和脉象结合起来,并利用脉象和呼吸的通感,把全身五脏结合了起来,扩大我们对“呼吸浅表”这一症状的认识,强调了人的呼吸和脉搏的一致性。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在切脉的时候,应该辨别脉象的阴阳,把各种复杂情况糅合为一体,全方位地考虑脉象的变化。
《难经》通过脉象辨析疾病阴阳、表里(内外)、寒热、虚实病机的内容,特别是其基于阴阳脉法而提出的“浮者阳也,沉者阴也”,关之前后分阴阳,阴阳相乘、伏匿及关格、覆溢脉象等的主病机制,对临床亦甚有启发作用和运用价值,根据脉象辨析病机,往往是辨证论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强调脉象的重要性也是使《难经》成为医学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