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难
2025年09月26日
七十难
曰: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
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
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何谓也?
然: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阴也[5]。秋冬寒,必致一阳者,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气,推内之阳也[6]。是谓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
【译文】
问:春夏季节,针刺应当浅些,秋冬季节,针刺应当深一些,这是为什么呢?
答:春季和夏季,自然界的阳气浮越,人体的阳气也行于上部和浅层,针灸言深浅,皮毛为表,分肉(肌肉)为浅,筋骨为深。春夏阳气在上部,人气也在上部,所以入针应浅。秋冬阳气在下,人气也在下,所以下针应深。
春夏两季需要各致一阴之气,秋冬两季需要各致一阳之气,是什么道理呢?
答:春夏季节,天气温暖,刚一下针,深入筋骨,得肝肾之气,提举针体,以引肝肾阴气上达阳分。秋冬季节,天气寒冷,浅下针到了心肺之部,等阳气聚集到针,得气,然后将针插入,以推送心肺的阳气深达阴分。这就是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的意思。
【按语】
本难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论述了四时的不同刺法。春夏属阳,阳盛恐怕成孤阳,所以取一阴而养之,在针刺手法上就是先深刺至筋骨阴气所在之处,得气后引持外出到阳分;秋冬属阴,阴盛恐怕成独阴,所以取一阳而养之,在针刺手法上就是先浅刺皮毛阳气所在之处,得气后插针到阴分。这种取阴养阳、取阳养阴的方法,就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法则的应用。指出医者应当依四时气的深浅取不同的穴位、调整针刺的深浅,即《灵枢·终始》所说“以其时为齐”。若逆四时取穴和针刺,则会百症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