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难
曰:脉有损至[48],何谓也?
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49],四至曰夺精[50],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再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也[51]。
损脉之为病奈何?
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52];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于收病也[53]。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毛落者死。
治损之法奈何?
然: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54];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55]。
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再至[56]。脉来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
然: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病,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沉细夜加,浮大昼加,不大不小,虽困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57]。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犹当着床,所以然者,血气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呼吸再至,名曰无魂[58],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59]。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60],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譬如[61]人之有尺,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译文】
问:脉诊之中,有损脉和至脉两种情况,这是怎么讲的呢?
答:至脉有以下几种脉象:一呼气脉搏跳动两次,这是正常平和的脉象;一呼气脉搏跳动三次的则为异常脉象,叫离经脉;一呼气脉搏跳动四次的,叫夺精脉;一呼气脉搏跳动五次的,叫死脉,多预后不良;一呼气脉搏跳动六次的,表示生命将绝,叫命绝脉。这些都是至脉。什么叫损脉呢?一呼气的时间,脉搏跳动一次,叫离经脉;两次呼气的时间脉搏跳动一次,叫夺精脉;三次呼气脉搏跳动一次,叫死脉,多为预后不良;四次呼气脉搏跳动一次,表示生命将绝,叫命绝脉。这些就是损脉。至脉病变,随着脉搏跳动的增加,由下向上传变;损脉的病变,随着脉搏跳动的减少,从上向下传变。
损脉的病变有哪些表现?
答:最早损伤于肺,症见皮肤皱缩,毛发脱落;继而损伤血脉,血脉为心所主,血脉虚少,不能正常输布以濡养五脏六腑;继而损伤肌肉,肌肉为脾所主,脾虚不能运化,使饮食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至皮肤肌肉,而致肌肉削瘦;继而损伤筋,筋为肝所主,肝血虚损,不能濡养于筋,则筋迟缓,不能自如收缩;最后损伤于骨,骨为肾所主,肾精受损,则骨骼痿软,不能起床。与此情况相反的,就是至脉的病症。损脉的病,从上而下传变,病情及肾,到了骨骼痿软无力,不能起床的程度就是死证;至脉的病,从下而上传变,病情至肺,到了皮肤皱缩,毛发脱落的程度就是死证。
治损的方法是怎么样的呢?
肺脏虚损的,当补益肺气;心脏虚损的,当调和营卫;脾脏虚损的,当调理饮食起居,使其寒温适宜;肝脏虚损的,当用甘药缓之;肾脏虚损的,当补益肾精。这就是治损的方法。
脉搏有每呼跳动两次的,有每吸跳动两次的;有每呼跳动三次的,有每吸跳动三次的;有每呼跳动四次的,有每吸跳动四次的;有每呼跳动五次的,有每吸跳动五次的;有每呼跳动六次的,有每吸跳动六次的;有每呼跳动一次的,有每吸跳动一次的;有两呼跳动一次的,有两吸跳动一次的。脉搏有这些不同的情况,如何去辨别它所主的疾病呢?
答:脉搏每呼跳动两次,每吸跳动两次,脉体不大不小,是健康平和之人的脉象,如果每呼脉搏跳动三次,每吸脉搏跳动三次,为刚开始得病的脉象。如果寸脉大,尺脉小,就会出现头痛、目眩;如果寸脉小,尺脉大,就会出现胸部胀满、呼吸短促的症状。如果每呼脉搏跳动四次,每吸脉搏跳动四次,这是病情进展将要加重的脉象。同时兼有脉象洪大者,会出现烦躁满闷的症状;同时兼见脉象沉而细者,则会出现腹部疼痛的症状;同时脉象兼滑者,为伤于热的病证;同时兼见涩脉者,是伤于雾露等寒湿邪气的病证。如果每呼脉搏跳动五次,每吸脉搏跳动五次,病人就会出现困倦嗜睡等症,此时病情已经相当危险。如果兼见脉象沉细者,病情将在夜间更加危重;如果兼见浮大脉象者,病情将在白天更加危重;如果脉搏平稳,没有出现大小不一的变化,虽然有困倦嗜睡等危重的表现,尚有一线希望;如果出现了脉象大小不一的变化,那么病情多预后较差。如果每呼脉搏跳动六次,每吸脉搏跳动六次,这是濒临死亡的脉象,若同时兼见沉细脉,则病人多死于夜间,若同时兼见浮大脉象,则病人多死于白天。脉搏每呼跳动一次,每吸跳动一次的,叫作损脉;病人虽然还能行走,但是最终还是会卧床不起,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患者气血不足的缘故。如果脉搏每两呼跳动一次,每两吸跳动一次的,叫作无魂,没有魂的人,距离死亡也不远了,病人虽然还能行走,也只能是像行走的尸体一样罢了!
如果寸部有脉搏,尺部无脉搏跳动,患者当出现呕吐的症状,呕吐表示尚有胃气,如果没有呕吐,已无胃气,就会死亡。如果寸部没有脉搏,而尺部尚有脉搏跳动,病情虽然较重,但不至于死亡。这是为什么呢,病人有尺部脉搏,好比大树有根一样,外部的枝叶虽然枯萎凋亡,但是大树的根还在,仍然会生长。脉象有根,表示病人尚有元气,所以可以诊断不是死证。
【按语】
本难讲解了损脉、至脉的病症和治法。损脉和至脉是依据脉率的快慢而确定的,脉率过快过慢都为异常,异常的脉象各有名称。如果比正常脉象快,为“至”;如果比正常的脉象慢,则叫作“损”。不同的脉率对应着不同的病情,决定了疾病的发展方向,比如至脉的病情从下往上发展而渐趋严重,损脉的病情从上往下发展而渐趋严重。其实,在现在的临床中,像文中提到的两呼一至、三呼一至、四呼一至等异常脉象非常少见,也很难找到对应的病症。
同时,本难还强调了要将速率和脉象结合起来判断病情,以及脉必须要有根,即尺部脉的重要性。本难言:“人之有尺,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首次提出尺为根脉之论。《难经》将哲学元气理论引入中医学,作为生命之根。元气由三焦输布全身,无所不至,无时不有,反映于脉即“脉以元气为根”,以此体察生命力的强弱,预测生死,成为后世脉法又一不易之义,体现了《难经》对脉学理论的独创性发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难经》认为尺部无脉为元气绝,但本难亦有“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之说,说明尺部无脉未必都为死证。
十四难之至损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