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难
曰:脉有三部九候[72],有阴阳,有轻重,有六十首[73],一脉变为四时,离圣久远,各自是其法,何以别之?
然:是其病,有内外证。
其病为之奈何?
然:假令得肝脉。其外证[74]善洁[75],面青,善怒;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76]四肢满,闭癃(淋)[77],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喜笑;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啘[78]。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79]。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肾脉,其外证面黑,善恐欠;其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80],足胫寒而逆。有是者肾也,无是者非也。
【译文】
问:脉有寸、关、尺三部,每部又有浮、中、沉三候,共九候,在部位、形象方面有阴阳属性的不同,在指法上有轻重的不同,有三阴三阳六气各旺六十日而出现旺脉的变化,又有随四季变化而出现的脉象的不同,这些方法已经流传很久,而现在的医家各自推崇自己使用的脉诊方法,用哪种方法去辨别疾病呢?
答:要辨清疾病,就要结合疾病所表现出来的内部和外部症状来具体分析。
如何根据疾病所表现出来的内部和外部症状分析呢?
答:假令诊得肝脉。病人在外部的表现是经常抽动,颜面发青,容易发怒;在内部的表现是自觉脐部左边有搏动感,用手触诊部位有坚硬感并且伴有疼痛;其他症状有四肢胀满酸重,小便癃闭或淋漓不爽,大便困难,肢体转筋等。有上述症状就是肝病,没有上述症状则不是肝病。
假令诊得心脉,病人在外部的表现是颜面发红,口干,喜欢发笑等;在内部的表现是脐上有自主搏动感,用手触诊部位有坚硬感并且伴有疼痛,心情烦躁,心中疼痛,手掌发热并且干呕。有上述症状就是心病,没有上述症状则不是心病。
假令诊得脾脉,病人在外部的表现是颜面发黄,容易嗳气,喜欢思考,喜好重口味;在内部的表现是脐部正中有自主搏动感,用手触诊部位有坚硬感并且伴有疼痛;其他症状有腹部胀满,饮食不消化,肢体关节沉重疼痛,疲乏无力想睡觉,四肢痿废不用等。有上述症状就是脾病,没有上述症状则不是脾病。
假令诊得肺脉,病人在外部的表现是颜面发白,容易打喷嚏,容易悲伤忧愁,闷闷不乐,想哭;在内部的表现是脐部右侧有自主搏动感,用手触诊部位有坚硬感并且伴有疼痛;其他症状有喘息咳嗽,发热恶寒等。有上述症状就是肺病,没有上述症状则不是肺病。
假令诊得肾脉,病人在外部的表现是颜面发黑,时常感到惊恐,容易打哈欠;在内部的表现是脐下有自主搏动感,用手触诊部位有坚硬感并且伴有疼痛;其他症状有自觉有气向上冲逆,小腹拘急疼痛,泄泻并伴有里急后重,下肢厥冷。有上述症状就是肾病,没有上述症状则不是肾病。
【按语】
本难主要讲解了五脏病脉与证候的关系。文中首先说明了诊脉有很多种方法。虽然《难经》讲求诊“寸口脉”,但关于诊脉方法,各家强调的各不相同,有三部九候、阴阳(第四难)、轻重(第五难)、六十首等。其中,六十首是一本关于诊脉方法的书,现已失传,主要讲述的是一年三百六十天,一个甲子一个脉象的诊脉方法。冬至后第一个甲子是少阳,之后依次是阳明、太阳、少阴、太阴、厥阴。
本难还强调了在诊断的过程中,判断是否为某一脏的疾病,应将各种脉象、疾病的外在表现、患者的主诉和医生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之后得到的结果结合起来考虑,即“脉证合参”。本难以脉象与“内证”“外证”合参诊病,所言“外证”为表现于外、凭医者视听即可得到的病候,而“内证”则是隐于体内、靠病人诉说或通过触按病人躯体才能诊察的病候。这里提出脉象必须与内外证合参,实即倡导四诊合参,全面诊察,才能准确辨证。以肝病辨证为例,诊病时诊得弦脉,为肝病脉象,但还不能草率断为肝病,必须进一步诊察是否有“善洁(见注[4]),面青,善怒”等外证,是否有“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等内证,还要了解有无“四肢满,闭癃(淋),溲便难,转筋”等相应病候。只有伴见这些肝病的常见病候,才能诊断为肝的病变,否则就不是肝的病变。因为弦脉既可见于肝病,亦可见于痛证或饮证,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即有双弦为寒、偏弦为饮,脉沉而弦、悬饮内痛等说。体现了“能合脉色,可以万全”的四诊合参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