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八难
曰:针有补泻,何谓也?
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24]也。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25]。当刺之时,先以左手厌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26],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27]。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28];动而伸之,是谓泻[29]。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30]。不得气,是为十死不治也。
【译文】
问:针刺有补法和泻法,分别是什么呢?
答:补泻的方法并非指的都是呼吸补泻之法。通晓针刺方法的人,在针刺时,信用其左手压穴;不通晓针刺方法的人,只信用持针的右手(即上文所说的“呼吸补泻法”)。针刺的时候,应当用左手按压住所刺的穴位,用手指在进针穴位上,轻弹皮肤,使脉络和肌肉怒张,气血贯注,用爪甲向下掐切进针穴位,固定针穴的同时可使皮肤感觉变迟钝,减轻进针痛感。等到手指下的感觉如同脉搏跳动,表示气已至,此时应当乘气至而针刺,得气后,即将针推进而纳入深部,以济气之不足,这就是补法;得气之后,摇动针身浅提,以引气外出,泻其滞气,即为泻法。如果不得气的话,应采用男子浅提、女子深插的行针方法激动经气,以候气来。如果还不得气,则预后不良。
【按语】
本难主要论述了针刺补泻的基本手法,强调了左手配合针刺的重要性。《难经》强调左右双手行针,针刺操作时,将持针的手称为“刺手”,多为右手;按压穴位局部的手称为“押手”,多为左手。《灵枢·九针十二原》也有“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即右手将针刺入穴位时,左手要加以辅助配合。双手行针法被后世针灸医家广泛应用。
刺手的作用主要是掌握、运用好针具。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在进针的时候,要先用左手按压所要针刺的穴位处,通过弹、爪等法在进针前要激发脉气,进针后要寻按脉气,调整气机,本难中“知为针者,信其左”的论述,为《难经》对针刺理论深入详细的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