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难
曰:脉有三部,部有四经[86],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87],何谓也?
然: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
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宫,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88]。
脉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
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89]也。上部法天,主胸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刺之者也[90]。
人病有沉滞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耶[91]?
然:诊病在右胁有积气,得肺脉结,脉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
诊不得肺脉,而右胁有积气者,何也?
然:肺脉虽不见,右手脉当沉伏[92]。
其外痼疾同法[93]耶?将异也?
然: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在肉上行也。左右表里,法皆如此。假令脉结伏者,内无积聚,脉浮结者,外无痼疾;有积聚脉不结伏,有痼疾脉不浮结。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是为死病也[94]。
【译文】
问:脉有寸、关、尺三部,每部都与四条经相联系,属于手的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属于足的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分别与在上的寸部与在下的尺部相联系,这是为什么呢?
答:手太阴肺经在五行属金,手阳明大肠经与其互为表里,故五行亦当属金;足少阴肾经在五行属水,足太阳膀胱经与其互为表里,故五行亦当属水。五行相生相克,金能生水,水的特性是向下流而不能向上流,所以五行属水的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与在下的尺部相配合。足厥阴肝经在五行属木,足少阳胆经与其互为表里,故五行亦当属木,木能生火,故能生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之火,火性炎能上而不能往下,所以属于火的心经与小肠经当与在上的寸部相配合。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在五行亦属火,故能生属土的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土在五行方位中位于中央,故属土的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与处于中间的关部相配合。这些都是根据五行中相互生养的关系来确定的。
问:脉有三部九候,分别诊察哪些疾病呢?
答:三部就是寸、关、尺三部,每部又分浮取、中取、沉取三候,共为九候。
寸部在上,能够效法在上的天,主管胸部以上至头顶的疾病;关部在中间,能够效法在中间的人,主要反映胸膈以下至脐部的病变;尺部在下边,能够效法在下部的地,主要反映脐部以下至足的病变。临证时当审察相应的部位,才能进行针刺治疗。
病人患病后有深伏内部、留滞很久的积聚病证,能够通过切脉诊察出来吗?
答:诊察疾病发现在患者的右侧胁肋部有积聚之气,那么切脉的时候,在寸部的肺脉就会诊得结脉,结脉越明显,则积聚之气越明显,结脉越轻微,则积聚之气越轻微。
诊脉时,诊察不到位于寸部的肺脉的结脉,而右侧胁肋部却有积聚之气,这又是为什么呢?
答:位于寸部的肺脉没有结脉,但是整个右手的脉象是沉伏脉。
人体外部有经久不愈的痼疾,是用同样的方法诊断,还是有不同的方法呢?
答:结脉,它的搏动比正常的脉象要偏缓,并且在搏动之中会出现一次停搏,没有规律,叫结脉。伏脉,脉位较深,位于筋骨之下,比沉脉更深,叫伏脉。而浮脉,脉位非常浅表,在皮肤肌肉上轻触可得。内外左右的积气痼疾的诊断,都可以此为依据。假如脉象结伏,患者体内却未出现积聚病证,或脉象结浮,患者体外却未有痼疾;有积聚的症状,脉象却没有相应的伏结之象;有痼疾的症状,脉象却没有相应的浮结之象,这些都是症状与脉象不相符合的情况,都是预后较差的死证。
【按语】
本难主要讲述了脉法三部配经络脏腑及其主病。“三部九候”本来是《内经》的全身诊脉法的称谓,《难经》借用《内经》这一词语,但将其“上中下、天地人”的内涵进行改造,于本难中提出:“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遂成沿用至今的寸口三部九候诊脉方法。
本难同时强调了脉证相参的重要性。解释了结脉、浮脉、伏脉的脉象,说明了积聚病位与脉象间的关系。如果有结脉而无积聚,或有积聚而无结脉,则是脉证不应,标志着邪盛正衰,预后不良。《难经》从脉象来推断积聚病位和预后,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