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难

三十七难

曰:五脏之气,于何发起,通于何许[36],可晓以不?

然:五脏者,当上关于九窍[37]也。故肺气通于鼻,鼻和[38]则知香臭矣;肝气通于目,目和则知黑白矣;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心气通于舌,舌和则知五味矣;肾气通于耳,耳和则知五音矣。

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结为痈[39]。邪在六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脉盛矣。邪在五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脉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40]也,故曰格。阳气太盛,则阴气不得相营也,故曰关。阴阳俱盛不得相营也,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其命而死矣。

经言气独行于五脏,不营于六腑者,何也?

然:夫气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不覆溢[41],人气内温于脏腑,外濡于腠理。

【译文】

问:五脏的气从哪里发起又通向哪里呢?可以明白地讲述一下吗?

答:五脏心肝脾肺肾由内向上汇聚于七窍,这是自然的道理,七窍是五脏的门户。肺与鼻相通,鼻部气血和畅就能闻得气味;肝与目相通,眼睛气血和畅就能见到颜色明暗;脾与口相通,口部气血和畅就可食谷知其味;心与舌相通,舌部气血和畅则能察觉五味;肾与耳相通,耳部气血和畅则能听到声音。

五脏的气血不能够运行通畅,上述七窍也会不通;六腑是阳,阳气不能通畅,病在外,留结成为痈病。血为营,气为卫,营卫调和,气血自然运行顺畅。如果邪气在六腑,也就是在阳位得的病,阳脉不能运行顺畅而使气滞留,气为阳,就形成阳的异常强盛。如果邪气在五脏,就会造成阴血的运行不畅,阴血积留造成阴的异常强盛。阴气过于强盛就使阳气不能进行周流而被阻隔在外,称为格。阳气异常强盛,使阴血不能正常出入运行,称为关。阴血与阳气都异常强盛,使血气营卫皆不能正常出入运行,称为关格。关格,是真的要有性命之忧的。

问:《内经》说气只运行于五脏,不运行于六腑,这是为什么呢?

答:卫气像水流一样运行不息,在阴经运行的时候是行于五脏,在阳经运行的时候是运行于六腑,如环无端,不知道从何处开始,营卫和畅没有相乘的灾难,也没有关格的生死攸关。卫气在内温暖脏腑,在外濡养腠理。

【按语】

本难主要论述了五脏与七窍的关系及阴阳气血的生理病理。

本难着重强调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虽然五脏在里,七窍在外,但是它们之间是有密切关联的,在外的七窍受到在里的五脏的管辖。

《难经》在本难再次重申了《内经》五脏藏神的理论,以说明其对这一理论的重视。不同的是,《内经》言五脏藏五神,而《难经》说五脏有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