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难
曰:经言五脏脉已绝[44]于内,用针者反实其外;五脏脉已绝于外,用针者反实其内。内外之绝,何以别之?
然:五脏脉已绝于内者,肾肝气已绝于内也,而医反补其心肺;五脏脉已绝于外者,心肺气已绝于外也,而医反补其肾肝。阳绝补阴,阴绝补阳,是谓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译文】
问:医经上说,五脏的脉象,表现出内部已经虚绝,而医者在针治时,反用补法充实外部;五脏的脉象,表现出外部已经虚绝,而医者在针治时,反用补法充实其内部。所说内部与外部虚绝的情况,怎样来区别呢?
答:属阴的肝肾之气已经虚损不足,而医家反补益属阳的心肺之气;属阳的心肺之气已经虚损不足,而医家反补益属阴的肝肾之气。阳脏虚损却补益阴脏,阴脏不足却补益阳脏。阳脏虚补益阴脏,使阴脏更胜而阳脏更虚,反之亦然,这就是所谓的使虚者更虚、实者更实,削弱了原本不足的,去补益原本有余的。像这样造成死亡的,完全是因为医家治疗不当造成的。
【按语】
这一难论的是五脏脉内外之绝,治疗的时候务必要通过诊脉辨别清楚五脏中哪一脏虚,哪一脏实,五脏各分阴阳,阴虚补阳、阳虚补阴都是错误的,如果因为脉诊不准确而导致治疗错误,导致患者死亡,这就是重大的医疗过失了。本难根据五脏脉“绝于内”“绝于外”而申明的毋“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的治疗禁忌,指出了诊脉在指导治疗方面的意义。
本难开篇即说“经言”,这里的“经”大多数学者认为即是《黄帝内经》。关于《难经》与《内经》的关系,历代学者大多认为《难经》系为《内经》释难解惑而作,《难经》书中自第七难起,引“经言”者凡35处,其中大部分可以在《内经》找到出处,如十一难中的“经言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一脏无气”,原文在《灵枢·根结》;本难中所说的“经言五脏脉已绝于内,用针者反实其外;五脏脉已绝于外,用针者反实其内”,原文在《灵枢·九针十二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