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难

五十六难

曰:五脏之积,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

然:肝之积名曰肥气[24],在左胁下,如覆杯[25],有头足[26]。久不愈,令人发咳逆,[27],连岁不已。以季夏[28]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传于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

心之积名曰伏梁[29],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肾病传心,心当传肺,肺以秋适王,王者不受邪,心复欲还肾,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

脾之积名曰痞[30]气,在胃脘,复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31],饮食不为肌肤。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以冬适王,王者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痞气以冬壬癸日得之。

肺之积名曰息贲[32],在右胁下,复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传肺,肺当传肝,肝以春适王,王者不受邪,肺复欲还心,心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息贲以春甲乙日得之。

肾之积名曰贲豚[33],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传肾,肾当传心,心以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贲豚以夏丙丁日得之。

此五积之要法也。

【译文】

五脏的“积”病,都有名字吗?容易在何月何日得病?

答:肝积名叫肥气,因为它的形状就像是肉很肥盛的样子,位置在左胁下,样子像倾倒的杯子,积块上下的界线明显。长时间不治愈的话就会使人咳嗽、气逆,每两日寒热交替发作,就像得了疟疾一样,经年不愈。肝积得病在农历六月戊己日。为什么呢?因为肺病传肝,肝病本应传脾,但农历六月脾旺不受邪,所以邪气不能传给脾,只能反传给肺,但是恰恰金克木,同时土旺又生金,因此邪气也不能反传给肺,于是邪气只能留滞在肝,久而久之形成肝积。这就是为什么说肝积得病在农历六月戊己日的原因。

心积名叫伏梁,位置在心下至脐上,形状如屋舍房梁,大小像手臂一样。长时间不治愈的话就会使人心烦不宁。心积得病在秋庚辛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肾病传心,心病本应传肺,但秋季为肺的旺季,不受邪,所以邪气不能传给肺,只能反传给肾,但是水克火,同时金旺又生水,因此邪气也不能反传给肾,于是邪气只能留滞在心,久而久之形成心积。这就是为什么说心积得病在秋庚辛日的原因。

脾积名叫痞气,位置在胃脘部,形状像反盖在肚脐上的盘子。长时间不治愈的话就会使人虽然吃得多,但是四肢瘦,肌肤发黄。脾积得病在冬季壬癸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肝病传脾,脾病本应传肾,但冬季为肾的旺季,不受邪,所以邪气不能传给肾,只能反传给肝,但是木克土,同时水旺又生木,因此邪气也不能反传给肝,于是邪气只能留滞在脾,久而久之形成脾积。这就是为什么说脾积得病在冬季壬癸日的原因。

肺积名叫息贲,位置在右胁部,形状如倾倒的杯子,长时间不治愈的话就会使人恶寒发热,咳喘,时间长了患上肺痈。肺积得病在春季甲乙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心病传肺,肺病本应传肝,但春季为肝的旺季,不受邪,所以邪气不能传给肾,只能反传给心,但是火克金,同时木旺又生火,因此邪气也不能反传给心,于是邪气只能留滞在肺,久而久之形成肺积。这就是为什么说肺积得病在春季甲乙日的原因。

肾积的名称叫贲豚,位置在少腹至心下,形状如豚,上下奔走不定,长时间不治愈的话就会使人咳喘气逆,痿弱无力。肾积得病在夏季丙丁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脾病传肾,肾病本应传心,但夏季为心的旺季,不受邪,所以邪气不能传给心,只能反传给脾,但是土克水,同时火旺又生土,因此邪气也不能反传给脾,于是邪气只能留滞在肾,久而久之形成肾积。这就是为什么说肾积得病在夏季丙丁日的原因。

这就是五脏“积”的特点。

【按语】

本难主要论述了五脏积的名称、部位、形态、发病机制与病候等。与《内经》相比较,本难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是更加系统、全面地论述了脏积证;第二是明确描述了五脏积块部位;三是强调了通过腹部按诊发现积块的方法;四是突出了“脏气法时”这一概念在积证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五十六难五脏之积各有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