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和提高受试者依从性的方法
(一)依从性良好的几个指标
受试者能遵从试验方案的要求,并能够做到下列几条视为依从性良好:①按时按量服药。②按时到医院完成随访。③不服用研究方案中规定的禁用药品。④按照饮食计划进餐(如糖尿病饮食)。⑤按照要求记录受试者日记。⑥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如实汇报任何不适等。
(二)鉴别受试者依从性
1.直接观察 研究护士发药给受试者,并确认其咽下后再离开。在健康受试者的Ⅰ期试验中这是护士的一个标准操作步骤,在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试验中考虑到患者的疾病特殊性,护士或家人一般也会确认受试者是否已吞服药物。
2.计算药物用量 对研究药品进行计数,是大部分临床试验中确认受试者服用研究药品依从性的主要方法。研究护士或药剂师要记录发放药品数和受试者返还药品数,询问受试者服药依从性等,然后按照方案要求计算受试者实际服药量和应服药量的比值,对受试者的依从性进行量化。
3.标记物 有些研究药物有特殊颜色,如利福平和溴化钠等,可以根据尿液颜色判断受试者是否服药。
4.生理指标的检测 有些药物在服用后会使患者产生一些生理反应,如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率等。如果某药物在早期的人体试验中已被证实有降低心率的作用,那么检测心率可间接反应患者是否服药。
(三)提高依从性的方法
在试验方案入选标准中可以列出一些有助于提高依从性的条件,如要求能够按照方案服药或能够吞服片剂的患者,才能进入试验;也有的研究需要受试者完成受试者日记,为了提高受试者在完成日记方面的依从性,在筛选期要求受试者进行日记的填写,填写符合要求才可能入组该研究。
1.安慰剂导入期(placebo run-in period) 试验中使用安慰剂导入法,排除依从性比较差的受试者。在治疗周期较长的试验中(如1年),有时会设置安慰剂导入期(如1个月),那些不能按时完成随访和依从性较低的受试者将直接被剔除,而使依从性较高的受试者进入试验,以降低失访率和减少方案违背的发生。
2.服药记录 研究护士通常会记录每个受试者研究药物的发药量和发药日期,以及这些研究药物的回收数量和日期。要求受试者每次随访时都要将未用完的药物带回,研究护士则对这些归还的药物进行清点和记录。但由于难以判断每次未带回的药物是真的服用了还是遗失了,该评估方法的精确性可以通过询问受试者来提高。询问服药依从性往往被忽略,但是它和药品计数同等重要,询问中注意不要给受试者任何心理压力,以免受试者在压力下未如实汇报,误导研究者给出服药量不够或过量的错误判断,从而导致错误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询问中应注意避免受试者隐瞒漏用,或因为经济因素留下多余药品,却谎称已经服药。
清点药物最好避免受试者在场。对固体剂型可按数量清点药物,对液体剂型可以采用称重或测量体积的方法记录剩余量。用药依从性多用百分率来表示。
受试者使用量=总量-剩余量
依从率(依从性的定量指标)=受试者使用量/总量×100%
3.受试者日记 受试者按照要求记录每日服药情况,可以通过检查每日记录判断受试者是否按要求服药。这对于依从性好的患者来说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但对依从性比较差的受试者也会同他忘记吃药一样,忘记做记录或填写错误,这种情况下研究护士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再次培训。
4.受试者教育 比如胰岛素注射,研究护士应教会受试者如何自己完成注射操作;对于哮喘患者使用的新型气雾剂,研究护士应详细讲解操作要领,才能帮助受试者按照剂量吸入。同时也应该让受试者了解,如果没有如实让研究者知道自己漏服或多服了药,就会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受试者的安全性。
5.标记用药 在研究药物的药盒上标明服用的时间、剂量和方法等。用不同图示在药盒上标注已经用过药的时间,如代表晨服,☆代表中服,Δ代表晚服等。
6.研究药物的包装 最好按照每次随访所需的量分发药物,比如7日后随访,则给予受试者9日的量(7±2日访视窗口),而不是一次性将整个治疗期所需药物全部在一个包装内交给受试者,一旦药物意外丢失,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依从性。将9日药量作为一个包装交给受试者,也方便携带。
(四)制定合理退出试验的标准
为保证临床试验的科学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有时试验方案会根据依从性制定退出试验的标准。常见标准:①服用<80%或>120%的药量。②停用药物>n次。③服用禁用药物者须退出试验,如4次随访中,超过2次以上。但这些标准并不是绝对的,不同的研究类型和方案,可以制定不同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