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受试者的策略
受试者一旦进入到试验后,研究者要尽量留住受试者,尽可能使受试者完成整个试验。怎样保留受试者,是临床试验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因为试验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受试者的保留,包括受试者本身的疾病和心理因素、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及研究护士的关心程度和态度,以及试验的步骤和程序等,这些都应当在试验的开展过程中加以留意。受试者退出试验的常见原因如下。
1.受试者相关的原因 ①患者病情恶化。②患者病情好转(无需继续治疗)。③试验中过于频繁的抽血和侵入性的检查,如活检、肝穿刺、胃镜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等,也会影响受试者参与的依从性。④怀孕。⑤实验室检查出现异常指标。⑥患者出现原发疾病的并发症。⑦不符合入组标准(入组以后才发现)。⑧不能按照研究者和方案的要求完成试验相关步骤,比如不能按预约就诊,随访日期在访视窗口外。⑨住所搬到其他地方,不能继续参加试验。⑩患者死亡。
2.试验相关的原因 ①申办者由于药物安全性方面的原因终止试验,或继续试验已不符合伦理。②新药开发策略的改变。③试验期间服用方案中列出的禁用药物,这种情况多见于禁用药品太多,研究者或其他科医师开了禁用药品。实际工作中许多禁用药都是由其他科室的医师开的。因此,如果受试者在参加试验,建议把禁用药品名单制成一个小卡片交给研究者,每次开药时对照名单,避免开出禁用药品;同时,给患者一个提示卡,列出禁用药品,提示其他医生该患者正在参加某临床试验,下列药品禁用。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减少受试者误用禁用药品。④检查引起的不适,如有些需要做内窥镜检查的试验,若医师手法娴熟,受试者无明显不适,依从性就相对较好。
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受试者,首先要分析受试者脱落的原因。因为受试者参加试验是要承担一些风险的,所以对于受试者要重视和关心,给予特别关照。受试者希望能够提早用到新的药物来治疗疾病,但很多时候受试者脱落原因并不是因为试验方案、病情恶化或合并用药等客观因素,而是一些较琐屑的小事,比如:①按预约前来随访时受试者等待的时间太长。②未能建立起一对一的关系,每次随访非同一人接待。③研究者或CRC对受试者不够关心。④研究者太忙,没有足够的时间接待受试者,仓促匆忙打发一下受试者。早期发现这些非客观原因导致的病例脱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制订相应的策略避免受试者脱落。
(1)Ⅰ期临床试验往往需要患者住院,提供一日三餐和现金形式的营养补助。
(2)根据到医院的随访次数提供交通费,近些年出现了专门服务于临床试验受试者的专车接送服务,如果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多为老年人,这种贴心的服务会大大提高受试者的访视依从性。
(3)和受试者密切沟通,告诉受试者知情同意书中有医生或研究护士的电话,有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研究护士也可以通过电话或者微信与受试者保持密切联系,提醒服药和完成日记卡;在受试者每次随访前2~3日,研究护士应电话提醒受试者最近一次随访的时间。对于在研究者固定的门诊时间随访有困难的患者,可以另外安排时间随访,如晚间或周末等。
(4)预先安排好院内相关科室对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接待流程,避免排队、缴费等,将大大提高受试者依从性。在有些医院,受试者从进医院开始就要和普通就诊患者一样每去一个地方排一次长队,造成受试者不胜其烦。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无药可治的疾病或有其他显著收益,受试者很难坚持到末次访视。对于老年患者,建议陪同受试者到各个科室完成相关的访视步骤或检查。
(5)可以提供小礼品奖励受试者,以期提高依从性。但是要谨慎,要确保符合当地法规,且对受试者提供任何形式的补助,包括现金、物品等都必须事先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臧冬宁 范大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