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一、背景

在过去20年间,随着药物临床试验数量和复杂性的增加,研发费用急剧增加。这些变化给临床试验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在满足法规要求、保证临床试验质量的前提下,临床试验的操作模式也需要创新。风险主要指受试者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试验本身由于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面临的风险(European Commission,2008;Streicher-Saied,et al.,2006)。

各国监管机构近年来陆续发布了基于风险的监查指南(Risk Based Monitoring,RBM):

(1)2011年8月4日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发布的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指南(EMA/INS/GCP/394194/2011)中提到了临床试验中缺乏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措施,大多采取灭火式管理方式,忙于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corrective action),却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在质量控制方面,缺乏优先性和重要性的分析,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相同程度的核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指南提到了业内人士应该考虑基于风险的临床试验管理模式(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2011)。

(2)2013年8月美国FDA发布RBM指南后,更多的制药公司和CRO开始加速创建和发展RBM相关的流程并应用于临床试验中,该模式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临床试验的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研发费用。

(3)2013年11月18日EMA发布了关于临床试验中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的思考(EMA/269011/2013),鼓励和促进在临床试验中采用更系统、有优先性的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模式(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2013)。

2016年11月9日版ICH-GCP E6(R2)增加了RBM相关的内容(EMA,2016)。根据上述指南,申办方和CRO可以利用远程监查手段,及时发现并解决大部分的数据质量问题,大幅度减少了对SDV的需求。与传统的100%SDV模式相比,RBM模式下的监查员到研究中心现场监查的主要职责则是完成远程监查无法完成的任务,比如指定的重要数据的SDV、收集重要文件和与研究者的沟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