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为核心的共产主义

(二)以“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为核心的共产主义

1.对“粗陋共产主义”的批判——对待财产的态度

《手稿》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论述并没有直接开始,而是从对两种共产主义批判开始的,一种是粗陋共产主义,一种是所谓的真正的共产主义。而且,对粗陋共产主义的批判是重点,粗陋共产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农民、小手工业者出身的无产阶级,如魏特林(裁缝)、巴贝夫(农民起义领袖)。粗陋共产主义的观点表现:

其一,强制、暴力抛弃私有财产,以消灭社会上的富有和贫困的对峙。应该说,他们看到了资本社会中贫富两极差异和对抗,但是,他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出路。因为,他们只是在保护私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分配和绝对平均地占有全部社会财富。

其二,平均主义,社会财富的平均分配。马克思认为这起源于一种“嫉妒心”,是对财富的贪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对不能当作私有财产加以分配的东西,都统统扬弃、消灭,例如天赋、才能、个性、知识等等。我得不到的别人也不能有,我不上大学,你和他也不能上;我没有肉吃,别人也不能吃;抹平每个人个性、才能的差异,一切都平均分配。

其三,公妻制。马克思认为这首先是一种历史的倒退,“用普遍的私有财产来反对私有财产这个运动是以动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6]。这种观点完全暴露了简陋的、无思想的共产主义的秘密。“把妇女当作共同淫欲的掳获物和婢女来对待,这表现了人在对待自身方面的无限的退化”,而且,从男人对妇女的关系,“可以判断人的整个文化教养程度”。[7]这一点在《共产党宣言》中又有进一步的批判。

2.以“人的解放”为主要内容的共产主义思想

《手稿》中,马克思在批判完以上两种共产主义之后,对自己的共产主义理论作了全面的论述:“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8]

(1)共产主义是对自我异化、私有财产的扬弃。

《手稿》中,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概念和问题的引入,实际上是为了克服异化,扬弃私有财产。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9]因而,不难看出,共产主义的发生逻辑仍然是“人的本质”,是在人的本质异化之后的否定之否定的第三环节,即人的本质的“重新回归”,“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10]

这里就引申出另一个重要问题:扬弃的道路,即“宗教的扬弃”还是“经济的扬弃”。宗教的扬弃是只发生在意识领域、人的内心领域;而经济的扬弃是现实生活的异化;因此对异化的扬弃包括两个方面。不言而喻,在不同民族那里,运动从哪个领域开始,是不同的。“这要看一个民族的真正的、公认的生活主要是在意识领域中还是外部世界中进行,这种生活更多的是观念的生活还是现实的生活。”[11]

(2)共产主义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的回归,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的统一。

共产主义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这是与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规定有着密切关系的。首先共产主义社会不是物的社会、经济形态的社会,不是单纯通过对私有财产的扬弃获得的,而是通过对异化了的人本身所具有的异化形态的扬弃才能达到。因而,共产主义社会中人才是根本,而且,“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2]。因而,是人的本质向人本身全面的回归。

这种共产主义,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自然主义的中心当然是自然,那么自然主义如何完成自我,在自然界无人的世界肯定是无法完成,只有在人的社会中自然才成为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这样,自然就进入人的社会,成为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人存在的自然基础,所以,“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合乎人性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13]

而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就意味着人的本质的实现不是在思想中,而是在现实中,现实的自然基础之上,这也就意味着对人的本质回归的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

(3)共产主义是对人类所创造的全部财富的保存,是客观的历史过程。

《手稿》中,马克思的思想已经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后来在《德意志形态》中体现得更为明确,比如“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14]

一方面,共产主义不是空想、理想社会,而是有一定物质基础的,是以人类的全部财富为支撑的,而不是空洞无物的。马克思一开始就划清了与那些单纯否定私有财产、一味要求砸烂旧世界、破坏性地扬弃私有财产的倒退的共产主义。没有这一物质基础,人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15]

另一方面,马克思是要指出,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客观的现实运动,正是通过无产阶级的解放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16]。这其中,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的学说,而是一种最终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在内的整个社会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理论。因而,以扬弃私有财产为中介的共产主义并不意味着人类社会已实现了完美的理想状态,恰恰相反,它仅仅是人类史前史的结束,是真正人类史的开启。所以,马克思才会写道:“共产主义并不是人类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形态。”[17]

这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人的异化”的积极扬弃。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一直有两个“人”,一个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存在着的人;一个是理想层面的人,符合人的本质、合乎人性的人。我们在生活中实际上也有此意,“要活得像个人样”“你真不是个人”等等来自日常生活的话,其实蕴含着的道理正是:活着,不一定就是人,活到一定份儿上,才算是真正的人。人该如何存在,人能如何存在,这就是问题的实质。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如何转变为公认的理想的“人”,存在着的人如何活出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高贵,并不容易。实现这个转变,就是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就是人向人自身的回归。理解的逻辑是:人的本质—异化—私有财产—私有财产的扬弃—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二是“人的本质”的回归。人的本质的完全占有,人向人自身的复归。表现为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不是局限在某个领域实现的复归,而是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等所有领域实现的复归。这种复归是自觉实现的复归。人向人的复归,只能是通过人自己来实现,必须是自觉地,而不是无意识地梦游了仙境。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的统一。完成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完成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体现了人与世界的统一。

三是客观的历史过程。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是对以往人类所创造的全部财富的保存(复归)。共产主义它不是摧毁一切以前的东西,不是摧枯拉朽式的完全破坏。历史是要延续的,人类社会需要传承,从一个社会形态走向另一个社会形态,不能以断裂的方式对待历史。

此外,《手稿》还体现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美学思想、唯物史观等方面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