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心思想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心思想

只有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才能认清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生产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社会产品分配以及划分阶级和等级是由生产和产品交换决定的,阶级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恩格斯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图景产生于当下的时代经济关系。因此,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都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即经济关系的变更中去寻找,而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里;用来解决社会弊端的手段应当从现存的经济关系的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而不是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从头脑中臆造出来。科学社会主义是客观存在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从历史上看,资本主义的工厂手工业同封建制度发生冲突,进而摧毁封建社会,爆发了新的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建立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随着手工业又发展到机器大工业生产,进一步引发了无产阶级与之的冲突。科学社会主义是新的实际冲突在人们思想上的反映,是在直接深受其苦的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10]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矛盾冲突寻找解决这种矛盾冲突的手段,回答资本主义何处去,无产阶级怎么办的时代问题,资本主义的矛盾冲突也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经济根源。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产生时就包含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方面是生产的社会化,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资本主义生产之前的中世纪,普遍存在的是个体生产、个体占有分散的、小规模的、简陋的个体小生产。恩格斯说:“把这些分散的小的生产资料加以集中和扩大,把它们变成现代强有力的生产杠杆,这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承担者资产阶级的杰作。”[11]这个矛盾就是,个体小生产变成生产资料共同使用、生产产品共同创造的社会化大生产,但是,生产资料和生产产品的占有方式却没有同步便成社会共同占有,还是私人占有,只不过由个体小生产者占有变成资本家占有。这就造成了社会化生产和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不相容性。随着商品生产的不断发展,这种不相容性、冲突称为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社会矛盾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两种表现。第一种,社会成员逐渐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重新分化组合,一部分变成剥削人的资产者,更多的变为无产者,矛盾表现为两种阶级的对立。[12]缺少了生产资料,为了生存不得不投靠资本家,受雇的人数越多,剥削的就越强烈了,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占有越来越多的资源,无产阶级拥有越来越少的资源,分化加剧。第二种,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13]整个社会的生产没有政府的计划和安排。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者将获取最大的利益作为自己的目标,以利益为前提对商品进行交换。然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在生产时不确定有多少人在生产同样的产品,也不知道市场需要多少这样的产品,因此,商品的交换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认为好卖的商品不一定卖得出去,市场存在很大的风险。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商品生产已经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商品生产规律出现了,并在现实中发挥着越来越有力的作用。生产者按照商品生产规律进行生产,商品生产规律成了生产者进行生产的依据,整个社会却仍进行着无计划的盲目的生产。生产发展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就越来越强烈了,为了加大自身的竞争,各个资本家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增强了工厂内部生产的组织性。个别生产的组织性增强了,整个社会生产的竞争力就增加了,随着整个社会生产竞争力的增加,个别生产者又要提高生产率,增强组织性,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危机是加剧的两极分化所带来社会对抗、社会沉沦等社会危机。与此同时,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解决之前会一再爆发,周而复始。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全部机制在它自己创造的社会化生产的压力下失灵了。冲突达到顶点表现为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社会化大生产的这种生产力的社会本性要求摆脱加在它身上的资本属性。解决方案只能是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本性。

资本主义自身无法解决自身的矛盾,只会产生频繁的经济危机。资产阶级不会自己消灭自己,只会改变资本的实现形式,不会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的基本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种矛盾越来越尖锐,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由于资本家不断改进机器,提高生产率,产品大量增多。但工人阶级异常贫困,根本没有购买能力。一边是大量产品因为没有市场,导致浪费,最后不得不被摧毁或低价售出;另一边是生活艰难的工人阶级所挣得工资只够维持生存的最低水平上,没有能力购买这些生产出来的产品。因此,冲突不可避免,经济危机爆发。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造成了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冲突和矛盾更加严重,暴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问题,充分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危机是由于个别生产的有组织性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造成的,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使许多资本家破产,资本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因此,为了提高竞争,资本家仍继续改善机器,提高生产率,造成了又一次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周而复始地频繁发生,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根本无法解决其基本矛盾,反而使矛盾冲突更加尖锐地体现出来了。

资本主义是从封建主义制度中解放出来的,具有历史必然性,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曾起到过非常大的作用。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充分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又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无产阶级必然采取行动推翻剥削制度,探寻实现自由发展的道路。这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就是这样的规律,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必然历史地走向灭亡,将被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总之,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代替是由该社会的制度产生的矛盾的本性决定的,是植根于历史过程本身的。一是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社会占有。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诞生。二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恩格斯指出:“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取得公共权力,并且利用这个权力把脱离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化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14]三是,阶级的消灭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构建起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力的加速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阶级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从而最终实现“人类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的社会主义发展最高境界。

第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恩格斯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基本矛盾,并指出这一矛盾必然让它走向灭亡。在此基础上他寻找矛盾根源,并且发现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力量,并对矛盾解决后,未来社会的形态做出清楚的回答,形成了整套完整清晰的理论。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社会主义并不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而是有了丰富的物质资料、各方面都很完善的社会主义。与此同时,他从资本主义本身分析并否定,描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生产资料归不归社会所有,资本主义社会也出现了国有化,但社会主义社会和它是不一样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换活动将不再通过交换劳动的形式出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劳动,将在全社会范围内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直接按劳动时间来计量,而不必采取价值形式。同时,生产组织关系也进一步变更,全社会的利益将紧密相连。这就是恩格斯所指出的:“一旦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就了巨大的财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出自身的缺陷,最后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力量,限制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扬弃,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进行有计划的生产,避免了浪费和破坏,同时,生产是为了满足全社会公民的需要,废除私有制,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使人们的体力和脑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运用。生产力必然不断提高,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物质条件。

社会生产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生产资料由社会支配,不是由个别的人去占据的。“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恩格斯重提《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原则,他认为,未来社会是一个产品极大丰富的社会,劳动不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习惯和生活的第一需要,所以将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阶级和国家的消亡。恩格斯认为,阶级和国家都是历史的产物,是由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阶级是在生产力发展落后的情况下产生的,只要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只要劳动还占有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如果生产力还没有实现充分的发展,一部分人就会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其他人,这就形成了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被生产资料公有制所取代,生产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这就推翻了阶级存在的经济基础,阶级消亡了,国家也会消亡。在阶级社会中,国家存在有其必要性。由于阶级的存在,阶级之间的不平等必然导致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剥削阶级就会利用国家实行对被剥削阶级的统治。这时,国家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实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一种工具,国家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是在阶级消亡之后,当社会再没有了矛盾和冲突时,自然不需要国家这个工具了。因此“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但这需要客观的历史条件,它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人们成为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将按照人们的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并不是盲目的投入,克服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无计划。社会占有生产资料,这就使人们同动物划清了界限,人们不再受生存境遇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开始积极地进行生产活动。并将社会行动与自由行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一方面,人类停止了无政府状态的个体生存斗争,从动物世界般的丛林法则中摆脱出来,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的人的生存条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真正的主人。另一方面,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不再作为异己的力量同人们对立,人们将熟练地运用这些规律,使之听从人们自己的支配和控制。人们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自由地参与到社会的建设中来,开始创造自己的历史,人类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发展,实现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