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地位
第一,《南方谈话》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篇章,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新发展的经典文献。《南方谈话》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在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上,产生出一系列纲领性的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认识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进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如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也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并进一步完整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突出了发展生产力的首要地位,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出大胆实践、不争论的观点和“三个有利于”的实践标准,对时代问题作出了方向性指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提出“两手抓,两只手都要硬”的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等等。可见,《南方谈话》不仅从根本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更重要的是它在坚持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社会主义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第二,《南方谈话》是邓小平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根本经验的科学系统总结,奠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的基本框架,深化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首先,《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性理论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多长,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就有多长。其次,《南方谈话》的主要观点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的基本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形成,并伴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南方谈话》的基础上,党的十四大第一次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九个方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和《南方谈话》的六部分精神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南方谈话》的重点内容基本涵盖了“理论体系”的九方面内容,并重点回答了发展动力、根本任务、发展战略、政治保证、领导和依靠力量和外部条件;另一方面,“理论体系”的九方面内容表述的关键论断,大都直接来源于《南方谈话》,如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标准,现代化建设要抓住实际、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等等。最后,《南方谈话》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邓小平从“一百年”的长远战略高度为后继者概括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提出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而框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方向、任务与发展轨迹。如从中国未来永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发展是硬道理”;为了更好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破除人们长期以来对计划与市场的僵化理解,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等等。
第三,《南方谈话》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是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1997年2月,江泽民在《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讲道:“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进一步强调:“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邓小平通过南方谈话提纲挈领地抓住了历史转折中的根本问题,进一步启迪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增强了人们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在思想路线上,邓小平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路线反映到政治路线上就是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首先要解放经济发展思想,邓小平强调“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们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改革开放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正是因为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我们党始终坚持并在实践中深化对《南方谈话》的认识,才使执政党的建设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下,一举打破了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徘徊局面,使经济建设步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开创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成功完成了转型使命。
第四,冲破“左”的思想桎梏,为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奠定了思想基础。受“八九风波”和苏东剧变的影响,国内“左”的思潮抬头,一些人对改革开放产生怀疑,改革开放停滞不前。针对党内很多人纠缠于姓“资”姓“社”的争论,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评判标准,针对计划还是市场的争论,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南方谈话》中的这些重要论断,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在思想理论上的困惑,进一步突破了以往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束缚,对时代问题作出了方向性指引,使人们统一改革思想,重拾改革信心,坚定改革信念,并引发了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将中国的改革开放推进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