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资本论》有关内容的误读

(一)关于对《资本论》有关内容的误读

这里主要指对《资本论》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论述部分的误读。这个部分具体指《资本论》第1卷第7编第24章《所谓原始积累》。马克思对这一部分的内容作了自己的概括。他明确指出,关于原始积累的那一章只不过是描述西欧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从封建主义经济制度内部产生出来的途径,具体地说,就是叙述了使生产者同他们的生产资料分离,从而把他们变成雇佣工人(现代意义上的无产者)而把生产资料占有者变成资本家的历史运动。他进一步指出,书中认为在这一历史运动中所发生的对正在形成的资本家阶级起过推动作用的一切变革,都是历史上划时代的事情。由于全部过程的基础是对农民的剥夺,所以,那些剥夺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手中的传统的生产资料和生存资料并把他们突然抛向劳动市场的变革,是这一切中变革的关键性变革。他还指出,在《资本论》这一章中,认为对于农民的剥夺只是在英国才彻底完成了,但西欧的其他一切国家还没有完成,而是都正在经历着同样的运动。最后马克思还谈到了在那一章末尾所提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趋势问题。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内在矛盾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一方面它给社会劳动生产力和一切生产者个人的全面发展以极大的推动,为资本主义自身的否定准备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它本身已经创造出了新的经济制度的要素,即事实上已经以一种集体生产方式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其前景只能转变为社会所有制。关于这个论断,马克思承认在这个地方并没有提出任何证据,仅仅是个断言。但他同时补充到,在《资本论》第1卷第24章前的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的那几章已经进行了对此论证,因而这个论断本身只不过是概括地总结了前面里所作的详细阐述。

一般地讲,对一本著作来说,作者本人的解读是最权威的解读;而对他人对著作解读的评判,作者本人则是最权威的评判者。马克思认为,米海洛夫斯基对《资本论》的解读,是一种误读。突出的表现就是把马克思的一个特称判断看成了全称判断,即把马克思对西欧各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看法当作所有世界各国资本主义起源和发展的看法。这种做法是一种非法的逻辑跳跃,是对马克思《资本论》思想的歪曲。

在马克思看来,小生产是否一定会过渡到资本主义大生产,这取决于其历史条件,不能不顾历史条件进行抽象的过度的演绎推理。他同样以《资本论》所提到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他指出,在《资本论》里的好几个地方,都提到了古代罗马平民即自己耕种自己小块土地的独立经营的自由农民所遭到的命运。在罗马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平民经历了他们同他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资料分离的运动,他们被剥夺了。于是就在古罗马一方面出现了除自己的劳动力外一切都被剥夺的自由人,另一方面出现了占有已创造出来的全部财富的人,但其结果怎样呢?罗马的无产者并没有变成雇佣工人,却成为无所事事的游民,他们比美国南北战争前南部各蓄奴州的数百万“自由的”但依附于奴隶主的所谓“白种贫民”更卑贱,而和他们同时发展起来的大地产和大货币资本以及整个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的,却是奴隶制的。通过这个例证,马克思意在说明,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会引起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无视具体的历史条件,如果不把相似的历史事变中的每一个事变结合其历史条件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对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很难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