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哲学笔记》,有助于我们更深入把握毛泽东的“两论”

(二)研读《哲学笔记》,有助于我们更深入把握毛泽东的“两论”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篇。毛泽东哲学思想得以创立的标志性成果是《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文章涵养了几代共产党人的哲学素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引述一下钱学森的看法。钱学森认为,毛泽东的“理论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篇章。我回国后曾反复学习,深受教益”。“我在美国做了十几年学问,所得到的那点心得体会,原来在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中早就讲清楚了。所以我常常说毛主席很伟大。”[57]但是,要真正学懂弄通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论”,就势必要联系《哲学笔记》。这是因为,《哲学笔记》中的相关论述正是毛泽东创作“两论”重要思想来源。《实践论》有5处直接引文,其中引自列宁的有4处,直接引自《哲学笔记》的有两处;另外还有3处间接引文,全部来自列宁的论述,其中1处来自《哲学笔记》;《矛盾论》中直接引用或转述列宁《哲学笔记》中的达到8处。可以说,《哲学笔记》是“两论”引用量最大的经典文献,这至少可以从一个角度说明《哲学笔记》对“两论”的重要影响。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从内容上做些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实践论》就可以发现,马克思和列宁,特别是列宁对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的重视与强调,为毛泽东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为实践论立论提供了信心和思想支持;而列宁对认识运动过程的相关论述、对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强调以及对改造世界的强调、对认识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的论述等等,都对毛泽东创作《实践论》有着直接的影响。当然,这不是否认毛泽东自己的创造,只是要说明一个事实,毛泽东的《实践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事实上是对列宁认识论思想的继承和创新。至于说到《矛盾论》,影响则更大。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对列宁所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的展开,也是对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的丰富和发展。《矛盾论》除导言外,分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结论7个部分,这导言加7个部分的思想框架有着毛泽东独特的创造,但也体现着列宁为其奠定的基础。研究导言和这7个部分的内容可以知道,导言中对矛盾的定义、两种宇宙观的区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等方面的论述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哲学笔记》的影响,特别是其中的《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影子。可以说,不懂《哲学笔记》,恐怕难以很好弄懂《矛盾论》。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结论是:联系《哲学笔记》来把握毛泽东的“两论”,我们更能感受到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深邃和伟大,同时也为我们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有益启示。而这个有益启示的主要之点,就是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