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和写作背景
在19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巴黎公社的失败及第一国际的解散,国际工人运动转入相对低潮的时期,同时,资本主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快速发展,资本主义逐步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工人阶级政党迫切需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指导。因此,马克思与恩格斯一方面要祛除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左”倾、右倾主义错误,以及杜林等人的反社会主义理论;一方面要指导工人阶级将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而斗争,[1]还要指导工人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开花结果。
首先,写作的外部动因是运用正确理论武装工人阶级头脑。1883年左右,正值德国社会民主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出版报刊论著,针对不同的问题争取群众、鼓励群众、支援群众。德国当时存在两个工人组织,分别是由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于1869年在爱森纳赫建立并领导的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领导的全德工人联合会——合并成了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恩格斯为了不让德国社会党刚刚统一的现状被破坏,党的领导思想不受到歪曲,毅然“亮剑”,指出“杜林博士却公开第着手在自己周围建立一个宗派,一个未来的单独的政党核心。因此,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我们必须应战,把斗争进行到底。”[2]也为了让马克思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完成《资本论》,恩格斯毅然放弃手头正在做的《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工作,着手批判杜林的荒谬理论。与此同时,恩格斯为了使无产阶级政党和广大工人群众保持清醒的头脑,解决思想上的混乱,全面把握社会主义理论知识,强化前进的动力,推进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恩格斯结合各国工人运动的实际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于1876—1878写下了长篇著作《反杜林论》,1882年,恩格斯将其中的三章摘编出来,改写成为一篇较为通俗的读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让工人群众对资本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目了然。
其次,写作的内部动因是为了使工人阶级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论方向,从而联系实际,进一步发展国际工人运动。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在逆境中成功指导德国工人运动,为欧洲工人阶级的整体胜利而写的。1873—1878年德国两次爆发经济危机,生产和工资下降,房租上升,失业者增多。铁血宰相俾斯麦借两次刺杀威廉一世的机会,打击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于1878年拼凑国会多数,不仅减少德国社会工人党的席位,且通过“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法令”,延长此法令实效至12年。共驱逐社会主义工人党员900人,以煽动反政府罪监禁1500人,总刑期1000年,解散与之相关的380个工人组织,查封党报608种,出版物1200种。与此同时,各地警察经常随意超越“非常法令”,经常将系红领带、打红雨伞、提红皮包的人拘捕审讯、监禁罚款,全国布满白色恐怖。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对此次白色恐怖思想准备不足,陷入混乱。1878年10月底,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党的国会党团自行解散,也要求各地党组织解散。11月由倍倍尔联合李卜克内西在莱比锡成立秘密中央支援委员会,但二人一直举棋不定,方向不明。党内出现左倾右倾主义错误,由赫西伯格、施拉姆、伯恩施坦三人在苏黎世活动,要求取消秘密革命党、转入合法活动;由莫斯特、哈赛尔曼等“左”倾分子主张采取冒险行动,搞无政府主义恐怖。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帮助其开展反右和反“左”两条战线的斗争,采取秘密斗争和合法斗争相结合的斗争策略,将党名改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并在国内外创办几十种革命报刊宣传社会主义,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另一方面从理论上指导德国工人党的革命运动,唤起工人上万次不同规模的罢工,持续12年之久,在逆境中奋进,成效显著,在1890年1月25日,否决了“非常法令”。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全盛阶段,恩格斯又将这一时期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成果,于1892年介绍至英国。他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一方面必须有德国的辩证法,同样也必须有英国和法国的发达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提醒英国工人阶级把握“社会主义”的实质内涵,看清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束缚和资本主义宗教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号召英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进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