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坚定理想信念

(一)坚持“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坚定理想信念

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宣言》所揭示的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作为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不是一时的冲动,光有朴素的感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深厚的理论信仰作支撑。

通过学习《宣言》,我们深刻认识到,“两个必然”的历史大势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无法改变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这一趋势要转化为现实,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写作《宣言》的时候,资本主义还处于早期阶段,制度发展的空间还很大,面对频繁发生的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的不断反抗,可以通过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调节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正是因为及时认识到这一问题,马克思后来在1859年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53]这一论断在坚持“两个必然”的基础上科学地预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宣言》发表至今170多年来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不断改革与调整的历史,以及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论断的科学性。“两个决不会”思想是对“两个必然”原理的重要补充,与之相辅相成,共同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走向社会主义的人类历史总趋势。坚持“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我们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资本主义至今没有完全消亡,为什么社会主义还会出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那样的曲折,为什么马克思主义预见的共产主义还需要经过很长的历史发展才能实现。同时我们也会认识到,资本主义为缓和社会矛盾而进行的自我调节过程同时也是资本主义自我否定、自我扬弃的过程,是在旧社会内部“新社会的因素”不断积累的量变过程,因而,这种变化不是使资本主义离社会主义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

《宣言》还启示我们,要自觉地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宣言》使我们认识到,共产主义既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54]。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漫长历史过程,需要若干代人接续奋斗才有可能,既是一个世界历史过程,又需要在各个民族国家内推进。就中国而言,作为《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党带领人民追求崇高理想、创造美好生活、开辟光明未来的成功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没有取得今天的成功,如果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也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那场多米诺骨牌式的变化中倒塌了,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失败了,那社会主义实践就可能又要长期在黑暗中徘徊了,又要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作为一个幽灵在世界上徘徊了。”[55]正是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成功,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万马齐喑的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很大程度的彰显。我们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