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纲领、崇高理想与新社会建设的思想

(七)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纲领、崇高理想与新社会建设的思想

《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纲领。《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43],即,使无产阶级成为阶级,进行无产阶级政治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即由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权。这是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亦即最低纲领。政治革命成功后,无产阶级要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进行社会革命,改造旧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44]。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要通过无产阶级专政,逐步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宣言》还就未来社会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发展生产力提出了十条具体措施,尽管其中有些具体内容今天已经不适用了,但蕴含其中的精神仍然具有积极意义。这些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后加强政权建设特别是执政党建设,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令人惋惜的是,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在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后进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上,普遍犯了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左”的错误,这既有历史原因,也与对马克思恩格斯废除私有制思想的理解出现偏差有关。这个教训需要记取。

《宣言》以与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对比的方式预见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45]

在前述论证的基础上,《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理想,即最高纲领。《宣言》指出,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条件下,生产力将获得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也将不断进步。当生产力发展到足够高的程度的时候,阶级和阶级对立将不复存在,那时,公共权力就将失去政治性质,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国家也将消亡,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6]

这就是被马克思后来在《资本论》中再次确认、恩格斯晚年也认为最能体现未来社会主义新纪元的基本原则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亦被称为“两个自由发展”思想。关于这一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并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一崇高理想站在了人类道义制高点,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忠贞不渝、坚强不屈的坚定信仰和不惧任何风险、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团结广大人民砸碎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精神旗帜。”[47]

《宣言》在正面阐述上述思想的同时,还对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的各种攻击和污蔑进行了驳斥,并在这种批驳中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消灭私有制”。《宣言》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48]。但由于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完备的表现,因此,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就相当于废除一切私有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49]

应当注意到,《宣言》所阐述的消灭私有制的理论原理,是从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来说的,而且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对此,恩格斯在1847年以问答体的形式撰写的《共产主义原理》中有明确回答。原文如下:

第十七个问题: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

答: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今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50]

《宣言》还对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深刻批判,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它们的原则界限。

总之,《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