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恩格斯在1883年3月17日,悼念亡友马克思的演说中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9],从生产方式出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生产力和社会交往形式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矛盾运动,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其中也深刻揭示了现实社会、社会发展历史中的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和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但是第一,人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同时,现实的个人是历史的前提,历史是由个人活动构成的。个人活动的相互冲突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合力”。历史规律正是在个人活动的“合力”作用中形成的,它是人们实践活动和社会要素间的本质关系。历史规律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形成于人的活动之中,但又不以人的意义为转移,反而反过来制约着人的活动。所以,恩格斯认为,个人活动往往产生相互冲突、相互交替的力量,融合为一个总平均数、总的合力,产生一个特定的历史结果。“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10]这个“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就是历史规律,即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基本规律的揭示,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社会存在的根本问题的理解,引出了“两个决不会”的论断,“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11]
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