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精句精读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不能到处套用这个公式。
(原文出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2—336页)
【注释】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25—826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07页。
[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00页。
[4]《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1页。
[5]王守常,张翼星,陈岸瑛,李菱:《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前言第1页。
[6]李达的《社会学大纲》,被毛泽东誉为“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并号召党的高级干部学习此书,还曾当面称赞李达是“理论界的鲁迅”。毛泽东曾说他把《社会学大纲》读了10遍,写下了很多批注。
[7]列宁:《哲学笔记》(1895—1916年),《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42页。
[8]《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95页。
[9]《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4页。
[10]《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99页。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8页。
[12]“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同志2010年3月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3]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第67页。
[14]李瑞环在黑龙江省考察工作时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人民日报》,1990年8月17日。
[15]《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9页。
[16]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第1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