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3],这是哲学史上首次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经典概括。
据恩格斯考察,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远古时代、中世纪经院哲学和近代三个基本阶段。只是在14世纪以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针对教会的尖锐斗争,破除了传统宗教观念的同时也使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才得以凸显,获得了它的完整意义。
恩格斯在总结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史的基础上,论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或者精神和物质何者为世界本原、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家们依照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为两大阵营。凡是断定思维(精神)对存在(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物质(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阵营。恩格斯特别强调,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的标志,如果离开这一标志而在其他意义上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必然会陷入理论上的混乱。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14]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世界的问题,亦即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凡是主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反映存在的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恩格斯指出,在哲学史上,绝大多数哲学家都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做出了肯定回答,主张可知论,但也有一些哲学家主张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代表人物包括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和德国哲学家康德。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提供了科学依据。据此,古往今来的哲学家和各种哲学流派归根到底不是属于唯物主义就是属于唯心主义,除此以外没有中间道路可走,这就是哲学的党性原则。哲学史上曾出现过试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主张物质和精神是两个平行本原的二元论,但实质上并没有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派别。因为二元论的主张往往不能贯彻到底,最终还是要构造出一个凌驾于物质和精神两个平行本原之上的终极本原(上帝),仍然未能跳出唯心主义窠臼。
此外,哲学基本问题原理也为彻底批判不可知论提供了有力依据。恩格斯认为,虽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曾对不可知论进行了批判,但却未能击中要害。恩格斯借用自然科学和生产工业的事实雄辩地说明,实践才是对不可知论最有力、最令人信服的批判。因为实践是在认识指导下进行的,如果在实践中获得了预期成果,就说明指导实践的认识是正确的,也就说明客观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从而就彻底驳倒了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将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问题,坚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不仅彻底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