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现实原因:从事革命斗争和指导革命实践的需要

(四)根本现实原因:从事革命斗争和指导革命实践的需要

列宁首先是个革命家,其次才是理论家。他从事理论建设的工作,根本上是为了指导革命的实践。对于这一点,克鲁普斯卡娅谈得非常肯定和清楚。“他研究哲学是为了掌握怎样把哲学变为具体的行动指南的方法。伊里奇一九二一年在工会问题上同托洛茨基、布哈林争辩时提出的那些关于辩证地对待一切现象的简要意见,最好地表明了他的哲学研究工作在这方面对他有多大的帮助。他到伯尔尼以后就开始的哲学研究工作,乃是他在一九〇八—一九〇九年间同马赫主义者进行斗争时所作的哲学研究工作的继续。”[10]在当时,列宁在国际上的主要斗争目标是第二国际的以考茨基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者和以伯恩斯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者,在俄国国内的斗争目标是以普列汉诺夫的机会主义者和以波格丹诺夫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者。机会主义者打着马克思辩证法的旗号,在战争与革命等这些当时非常重大的问题上实际上歪曲了马克思辩证法,把它变成了诡辩论和折中主义;修正主义者则贬低马克思的辩证法,并同样在战争与革命等这些当时非常重大的问题上做出了错误的回答。

这里以普列汉诺夫为例稍做说明。普列汉诺夫是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列宁把他尊称为老师,对他也有深厚的感情。随着列宁思想的进展,他逐渐觉得普列汉诺夫虽然高度重视马克思的辩证法,但他却对之修养不够。列宁到了瑞士后,对普列汉诺夫在战争和革命这些重大问题上的立场感到很震惊。在列宁看来,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的形势,应当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去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但普列汉诺夫却主张“护国战争”。克鲁普斯卡娅在回忆录中写道:“普列汉诺夫的立场使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感到非常不安。他不敢相信普列汉诺夫已变成护国分子。”[11]1914年10月11日,得知普列汉诺夫在洛桑演讲,列宁做了充分准备,专程去洛桑参会并在普列汉诺夫演讲后发表了反驳普列汉诺夫的10分钟的发言,随之普列汉诺夫对列宁作了反批驳。三天后列宁又在洛桑做了专题报告,进一步阐述他与普列汉诺夫的分歧,充分阐明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看法,认为这个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在做报告时,列宁的情绪既高涨又具有战斗性,效果非常好。在接下来反思普列汉诺夫错误的过程中,列宁认为,普列汉诺夫之所以在政治上犯错误,与他在理论上的修养欠缺有关,而根本上是因为他不懂辩证法,把辩证法看作了原理加例子,把辩证法变成了折中主义和诡辩论。

可以说,列宁《哲学笔记》的一个重要靶子就是普列汉诺夫。这一点,如果大家阅读《哲学笔记》,不难得出结论。例如,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这样说道:“普列汉诺夫关于哲学(辩证法)大约写了近1000页(别尔托夫+反对波格丹诺夫+反对康德主义+基本问题等等)。其中关于大逻辑,关于它、它的思想(即作为哲学科学的辩证法本身)却没有说什么!”[12]而列宁抓紧时间认真进行哲学研究,其根本目标就是锻造、锤炼指导革命实践的理论武器——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