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进措施

四、推进措施

结合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立足补齐制约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的各项短板,深入开展问题大协调、政策大落实、服务大提质、民心大走访、效能大提升、改革大突破等六大专项行动,力争一个专项行动解决一批难点问题、总结一批有效经验、形成一批管用做法,切实把“双创双服”活动落到实处、引向深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问题大协调。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问题作为活动核心内容,精准施策、强力攻坚。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充分发挥河北省政企服务直通信息化平台作用,结合包联对接、座谈交流、调研走访、明察暗访、网络及媒体征集、问卷调查等方式向企业和群众广泛征集问题,消除企业和群众想提不敢提、想提无法提的现象。强化问题研究解决。及时分析、研究企业所提问题,做好问题分解、协调和调度,按照“谁主责谁协调、谁牵头谁盯办”的原则,提出解决方案和推进措施,并建立问题解决台账;县政府定期开展问题集中大协调专项行动,推进难点问题彻底解决,对共性问题深化研究、完善政策,形成一批有突破性的制度化成果。建立跟踪反馈机制。密切跟踪问题解决情况,对已解决的问题通过多种方式主动进行回访,查看问题解决是否到位、企业和群众是否满意,防止因老问题解决不彻底而衍生出新问题,同时了解新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政策大落实。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和省、市制定的重要政策,大力抓好贯彻落实,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群众幸福感。实现精准解读。政策制定相关部门和具体落实部门要通过撰稿释义、政策问答、在线访谈、媒体专访、专家解读、集中宣讲、新闻发布、政企服务直通信息化平台刊载、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全面解读,将最新鲜、最权威的政策解读传达给企业和群众。加强全面推送。开展送政策下基层行动,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群体,发送适宜政策明白纸,使其充分了解相关政策。确保落地见效。各部门建立“政策法规辅导员”制度,县辅导员负责具体指导企业,群众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加强对政策落实和兑现情况的督导,定期开展“回头看”,切实做到全覆盖,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政策落地。

(三)服务大提质。坚持以服务企业和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工作举措,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实施一对一包联服务。将县、乡包联工作做深做实,实行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小微企业、重点出口企业、重点项目全覆盖,每个领导包联对象中民营企业数量不低于70%;针对一个包联对象建立一个工作专班,对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迫切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提供点对点精准服务。建立完善“代办专员”制度,推广“两不见面”经验,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咨询导办、代办帮办等服务;建立“绿色通道”,规范监管、强化服务,助力骨干企业、重大项目、重点科研机构畅通发展渠道。搞好面对面对接服务。开展民营企业家培训,依托国内知名高校和培训机构,分行业、分层次对规模民营企业家(年内组织外出培训不少于5次,培训100人次以上)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组织专家会诊、政银企保对接、产学研对接等活动,千方百计为企业牵线搭桥;建立政府领导与企业家定期联系制度,原则上每季度召开座谈会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

(四)民心大走访。以民调知民意,用走访连民心,通过大走访了解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把握群众诉求,不断探索为群众解决困难的新路子。深入群众听民声。各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走百户、访千人”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百姓面对面,通过“交谈”“拉家常”等方式贴近群众,倾听群众在民生方面的所需、所想,了解群众对民心工程的评价、诉求,有的放矢改进工作方式、丰富工作内容。服务热线答民问。各部门整合各种热线,设立统一的便民服务热线,安排专人负责答疑解惑,做到“一号对外”“一站式服务”,打造24小时不间断的政府服务窗口,使群众随时可问、及时获答;搭建微信群、网站等平台,方便群众多渠道反映问题、政府部门迅即反馈结果。回应关切解民忧。对在走访、服务热线、信息平台收集的群众诉求集中问题,及时进行梳理、研判,提出解决办法;定期开展民心工程专项访谈,解答群众热点关切,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支持、监督民心工程,进一步提升群众对民心工程的知晓率、满意率和支持率。

(五)效能大提升。把提升服务效能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环节,切实解决审批效率不高、窗口服务不佳等关键问题。大幅压缩审批时限。做好与国家政策的衔接,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许可事项;全面推进工程项目审批流程再造,积极开展并联审批改革;大幅提升办事效率。打造“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政务服务新平台,逐步实现审批不见面或“最多跑一次”;编制政府公共服务目录清单,实行办事要件和流程标准化;开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套餐式集成服务;对审批人员进行培训,熟悉掌握政策,提高专业水平,创新观念理念。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开展工作作风专项整治,纠正懒政、怠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行为;改进和规范各类督查检查,除国家和省、市有明确要求外,原则上不到省、市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现场检查,真正做到“不叫不到、有请必到、精细周到”,当好企业“店小二”,对窗口单位和行业进行市场主体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对满意度高的表扬奖励,对满意度差的追责问责,对典型案例曝光。

(六)改革大突破。聚焦体制机制顽疾,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解决突出难点问题。破除制度障碍。加强政策法规的顶层设计,逐步规范健全政策的评估、纠偏、调整机制,增强政策法规体系的系统性、协调性、有效性。破解瓶颈制约。加大改革力度,对影响企业经营的市场环境、融资环境,影响项目建设的投资环境、用地占补平衡,影响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人才支撑,影响招商安商的生态环境、投资预期等制约瓶颈,研究提出根本性、突破性破解路径和办法。打造改革亮点。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对照目标任务,紧扣突出问题,逐一梳理分析,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提出创新的思路举措,多创亮点多出典型,力争出台一批突破性政策、涌现一批创新性成果、创出一批可推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