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局

农业农村局

2019年,县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123348”发展战略,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富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载体,以建设“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为抓手,着力破解农业生产中存在难题,进一步补齐“三农”发展短板,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较快进展。共争取上级资金4153万元;申报成功2019年省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项目,“尖椒新品种——螺丝椒栽培技术推广项目”通过市政府验收;绿昕农业、铭泰水产2家企业荣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鸿春农业、仟客莱饲料等4家申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相关材料市局审核通过;雷刚合作社荣获“中国合作社500强”。截至年底,全县一产增加值3.32亿元;农业总产值完成72.8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416元,同比增长10%;完成粮食总产量25万吨,粮食播种面积62.3万亩,均与上年持平;蔬菜总产量140.09万吨,同比增长0.43%;果品总产量34.34万吨,同比增长1.16%。全县畜禽饲养总量17694155头(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6万吨、0.85万吨、2.09万吨。

【突出政策支撑,乡村振兴工作引领全县农业农村发展】 印发《乐亭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乐亭县2019年乡村振兴工作方案》《乐亭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片区引领十村示范百村提升”工程的工作方案》《乐亭县2019年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方案》《中共乐亭县委、乐亭县人民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中共乐亭县委、乐亭县人民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乐亭县2019年乡村振兴月考评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形成较为完备政策体系,制定《乐亭县2019年乡村振兴工作任务清单》和《乐亭县2019年乡村振兴工作任务月清单》,明确年度目标、月工作任务、完成时限、责任领导和牵头部门,对示范片区及示范村、提升村的基础现状摸底调查,建立项目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重点突出。一是明确重点。重点培育以大黑坨村为核心的李大钊故居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和环城县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示范区内村庄和干道沿线村为主,建设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在示范区内和干道沿线建设138个乡村振兴提升村;同时坚持以点带面,辐射周边,打造13个乡镇片区。二是突出特色。李大钊故居片区按照“一心、两带、多点”的规划思路,着力打造以红色旅游为核心,以北部红色经济旅游带、南部绿色休闲产业带为两翼,青乐公路、黄董线、大盐线、西曾线、段杨线、汤胡路沿线村庄多点联动的李大钊故居市级示范片区。7镇3乡和216个村规划编制于10月底全部完成。三是狠抓落实。坚持“先干净、再整洁、再美丽”原则,有步骤、有侧重地对“脏、乱、差”现象整治,着力打造舒适优美、生态文明、美丽宜居环境,提前完成全年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垃圾治理全面推进,投资1.85亿元日处理能力500吨的农村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主体施工;投资2688.2万元的城乡一体市场化保洁项目,与河北人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服务合同并运行;投资600万元建成乡镇垃圾转运站4个,全县451个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特别是自4月份开始,组织开展以“五清三建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坚持月检查、月排名、月通报制度,有力推进全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开展,累计清理垃圾130389立方米、清理村内塘沟789处,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3556立方米,清理残垣断壁、杂物369处。厕所改造基本完成,牢固树立“小厕所、大民生”的理念,注重建管并举,探索长效管理措施,改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公厕342座,购置抽粪车辆54台,新建畜禽粪污处理68个,在新寨镇杨常村、古河乡李各庄村新建2个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点基础上,又新建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点28个,培育形成“农户+资源化利用+无公害果菜”立体循环发展模式。该做法得到省人居办好评,并在全市推广。村容村貌有效改善,深入开展以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道亮化、村庄美化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完成村庄主、副街道硬化50.7万平方米,完成主街道和入户道路硬化村分别达到33个和117个,提前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全长45公里的乐新路升级改造工程全力扫尾。完成216个村庄年度绿化任务,新增村庄绿化面积3048亩。新安、更换、维修路灯8855盏,185个村实现公共照明达标,占任务的100%;完成地名标志标准化设置192个村,占任务的100%。打造美丽庭院25207个,建设精品庭院4980个,提前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四是片区建设。在打造李大钊故居示范片区建设中,坚持以文筑魂,着力建设有内涵、有韵味、有品位村庄。依托“红色革命圣地、红色旅游宝地”文化品牌,以凸显李大钊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的历史脉络、迎合各地参观者的“红色寻根情结”为切入点,努力打造党员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景观带、“学习强国”一面墙、家规家训一条街和党员示范一条街,特别是随着丁香园、街心公园、健身休闲公园打造,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进一步提升。共整合市级奖补资金1000万元,县配套资金1000万元,着力提升片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水平。硬化路面8.3万平方米,墙体美化4.67万平方米,整治坑塘45处,建设公园绿地23处,建、改、修村址26间,安装路灯750盏,修建村民活动广场3处,新建无害化户厕1288座。投资4555万元的5个示范村节能改造项目全部完工。高标准推进毛庄镇韭菜基地、胡家坨镇百亩鲜桃观光采摘园、雷刚国家级专业合作社和汤家河镇葡萄万亩方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产业支撑。在北黄口村至西黄口村建成全长1000米、设有大小20余个宣传版面的全县首条“法治文化一条街”,有力推动基层法治文化建设。

【打造产业集群,一二三产融合成效显著】 一是特色产业优势放大。优化果菜品种结构,引进实验推广果菜品种47个。推广甜瓜新品种西州蜜;苹果密植栽培模式和樱桃设施生产模式2项;设施桃高效栽培技术1项。积极引导发展育苗场建设,以绿昕、万事达、金畅、绿农等合作社企业为依托,扶持壮大种苗产业发展,实现全县年终育苗能力3500万株以上,辐射带动全县蔬菜品种结构迅速更新、技术提档升级。小三家庭农场被省农业厅批准为2019年度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抓好撒马店村、刘庄子村、刘狼窝村等一批新的精品果菜示范园区建设,全面推广无公害集成技术,产品全部完成二维码质量追溯,为乐亭果菜走高端市场打下良好基础。在绿昕、鸿春园区新建物联网大棚10个,主体工程完工,棚区电信数据线架设完毕。二是基础产业稳步发展。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49.2万亩,其中小麦11.2万亩,玉米33万亩,水稻5万亩。落实2018年棉花补贴工作实施方案,核定棉花种植面积20.5亩。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调减籽粒玉米0.5万亩。三是农业项目高效实施。2018年度乐亭镇、胡家坨镇第二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涉及10个行政村。2019年完成前期申报、评审、招投标等工作,4月22日进场施工。修复配套机井407眼,安装潜水泵407台,新建井池407个,安装IC卡农田灌溉控制器407个,购置IC卡管理机10台,铺设地下输水管道70千米,配套井首装置407台,安装出水口2236个,架设低压输电线路74.263千米,新修转弯护墙26处,新修涵洞14座,新修宽3米水泥路5.31千米,新修3.5米宽水泥路3.851千米,新修宽4米水泥路6.748千米,新栽防护林(金叶榆树)1230株,新建公示牌2座。四是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建设。联系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与绿昕、鸿春、丞起等公司对接,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园区发展规划等方面共同协作。园区全面推进农产品绿色生态种植。丞起、万事达园区韭菜抽检样品,均达到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标准,实现无公害生产全覆盖,从源头上消除农产品安全隐患,销售额逐年递增。各园区全面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打造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万事达等6家绿色食品企业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完成注册,2家绿色企业组织续展材料,1家企业申请绿色食品标识使用权。全力打造品种更新、品牌带动,部分高端农产品成功打入北京、天津、广州、上海等大中城市,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五是农业机械规范管理。落实农机补贴资金900万元。春耕备耕和三夏农机化生产期间发放插秧机使用和检测手册200多份、拖拉机维修保养技术500多份、秸秆还田技术规范2000余份。全县共引进异地小麦联合收割机400多台,顺利完成12.2万亩小麦机收任务。

【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巩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 2018年底,乐亭县通过国家第二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验收。为巩固提升创建成果,2019年在环城、丰汇等15个现代农业园区和规模经营主体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鸿春、绿昕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0%以上,大宗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98%以上。一是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开展“两超一非”专项整治“百日行动”、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2019年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2019年暑期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等活动,加大监管、宣传力度,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有效排除各类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件底线。二是提升检测项目平台建设水平。依托省农产品检测提升项目,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配备可追溯所需的设备开展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30个,做到主要产品、特色产品开展全程二维码追溯,提高二维码使用频率。完善检测检验条件,县检测站通过检测“双认证”,完成定性检测3248批。三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以推进执法队伍机构改革为重要契机,加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农业执法水平和能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销售假劣农资、生产销售使用禁用农药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农业执法765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210家(次),农资生产经营企业75家。四是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县以创建农业区域品牌为切入点,坚持绿色生产理念,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建立丞起现代农业园区等6家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企业)、河北中壅、鸿春等3家放心农产品专柜。五是落实化肥零增长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95万亩次,应用缓释肥料9.1万亩次,应用有机肥8.5万亩次,化肥减量数(折纯)1768.6吨土。与原野合作社签订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协议并设立标识牌,辐射带动周围农户科学施肥,推广缓控释肥、配方肥应用、有机肥替代为主要模式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措施。组织开展化肥利用率试验示范,在玉米上设计氮肥利用率试验控制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六是开展耕地质量监测与保护提升。确定各级耕地质量监测点位8个,其中粮食作物7个,蔬菜作物1个,实行严格保护和管理建立土壤防治优先保护类点位274个,安全利用类点位183个。七是深入开展生态环保。在全县14个乡镇(街道)建设秸秆收储运体系,组织秸秆利用宣传活动6次,在各乡镇(街道)主要道路悬挂条幅,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确保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截至年底,全县秸秆可收集资源量0.07万吨,饲料化比例100%。八是进一步推进病虫害防治工作。指导全县600万亩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出动植保无人机100多架次,大型植保机械20多台次,完成统防统治面积120多万亩次,绿色防控面积90余万亩次,建立蔬菜绿色防控基地7个,国家级绿色防控基地2个,果菜病虫害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基地3个,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基地2个。九是依法推进畜禽产品检疫监督工作。建立长效联动跟踪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动物产地报检、瘦肉精同步检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全面执行动物产品进销货登记制度、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管理。截至年底,检疫各类动物1935.86万头(只),检疫各类动物产品6.39万吨,监督无害化处理病死猪75309头,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认真落实畜禽投入品合法性审查、进货登记、网上查询及“三聚氰胺”检测报备等常态化管理,确保养殖投入品安全。全年审查兽药厂58家2257个品种、疫苗厂18家126个品种;检测乳样123批次、尿样5445批次,对生鲜乳中氯霉素等残留检测样品615批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加强综合执法,共查处畜牧违法案件6件。

【严格落实责任,扎实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一是加强动物重大疫情应急体系建设和物资储备,做好突发疫情应急保障工作。二是开展月中社会化大消毒,累计使用消毒药45.5吨,消毒面积2435万平方米。三是认真开展春、秋季动物重大疫病强制免疫。累计免疫畜禽421.65万头(只),确保100%应免尽免;对免疫后的畜禽免疫效果化验检测,累积对5191个样本检测27112批次。四是全力开展非洲猪瘟防控。逐级签订非洲猪瘟防控责任状,严格实行排查双轨责任制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举办防控培训班8次,发放明白纸7300份。截至年底,全县6个临时动物防疫消毒检查站共检查车辆1009辆、生猪3117头、生猪产品2122吨、其他动物322万头(只)、其他产品396吨,未发现来自疫区的生猪及其产品。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农村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 一是土地流转。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258亩,累计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57245亩,土地流转率21.8%,通过流转实现规模经营98901亩,规模流转率62.9%。累计录入省级流转平台合同4862份,涉及流转面积26431亩。开展“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推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宣传活动,发放资料4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提高认识。培育汀流河镇乐邑坊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旗下的软枣猕猴桃基地为市级土地流转先进典型。二是清产核资。完成全国平台清查数据录入、表格审核上报。经清查核实,14个镇乡(街道)共涉及906个(595个村级、311组级)清查单位农村集体资产账面资金总额73010.39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038.01万元。集体土地总面积133.89万亩,其中:农用地107.36万亩,建设用地22.14万亩。三是农村财务管理。深入各乡镇(街道)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督导检查。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民主程序落实不到位、日常票据使用不规范、报账不及时、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检查;对财政支持村级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下拨、使用支付的入账凭证进行检查;为迎接省、市农村集体资产清产工作验收,督导各乡镇(街道)完善档案,提前做好验收准备工作,对存在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完善。四是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共涉及13个乡镇449个村,应确权面积80.3万亩,家庭承包农户116842户。完成二次公示无异议439个村,占应确权村数的97.77%,同时完成合同签订及数据汇交,证书全面发放。五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制定并下发《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乐亭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的指导意见》,召开县、乡、村三级动员培训会议,逐乡镇(街道)进行政策解读和业务指导,改革前期基础工作完成,人口清查及成员界定加快推进。六是开展登记赋码。内容涉及申报资料审查、信息录入审核、证书打印塑封、档案资料整理及后续管理服务等。截至年底,全县13个乡镇473个行政村中,完成45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登记赋码,打印发放登记证书456份,完成比例96.41%。

【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 全县自2017年8月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47户658人。2019年剩余建档立卡贫困户187户257人全部精准脱贫退出。一是强化帮扶措施,建立精准扶持机制。严格落实包联制度,每名县级干部分包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相对多的村和2个贫困户,每名乡镇班子成员分包2个贫困户,抽调347名45周岁以下科级干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责任人,进一步加大精准帮扶力度,有效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夯实脱贫基础。强化乡镇(街道)、行业部门、帮扶责任人等多位一体的扶贫政策宣传体系,积极落实饮水安全、产业、就业、危房改造、健康、教育、金融等扶贫政策。组织各乡镇(街道)、村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排查,切实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制订方案,逐户逐人对账销号,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笔8万元,累计发放小额贷款22笔61万元,主要用于养殖、种植及服务业,获贷率100%,户贷率达到6.75%。每个贫困户新增产业扶贫资金1.2万元,入股丞起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5月份每户新增入股分红收益105元,达到210元,自6月份起每户新增收益110元,达到220元。三是强化社会扶贫,积极构建大扶贫格局。注重直接慰问帮扶和产业帮扶相结合,不断改进社会扶贫方式,深化社会扶贫内容。以传统节日慰问活动为契机,充分调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组织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全县上下不断掀起扶贫热潮。通过扶贫专岗新安置7名贫困人员就业,累计安排贫困人员就业215人,其中扶贫专岗安置156人。此外,组织2名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完成免费技能培训,累计开展引导性培训及技能培训64人次,实现有培训意愿人员应训尽训。加强对口帮扶协作,对口帮扶资金1000万元汇入承德市兴隆县账户,与兴隆县做好“海誓山盟”文章。四是强化结果导向,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对标对表中央专项巡视、国家考核反馈意见和省考核反馈意见问题,认真查摆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效果清单,做到自下而上全面排查,自上而下压实责任,上下联动整改落实。通过整改,各级各部门责任意识更加强化,落实政策积极性更加提高,帮扶措施更加精准,扶贫成效更加明显。五是强化巩固提升,建立精准防贫机制。制定下发建立巩固提升机制的意见,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坚持“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原则,确保帮扶政策和措施稳定性。对贫困边缘户、低保户、五保户进一步筛查,每个村选择2-3户家庭生活困难户建立了精准防贫台账,随时关注家庭经济状况,开展帮扶救助。明确精准防贫标准和程序,形成返贫预警、骤贫处置、脱贫保稳精准防贫机制,有效控制贫困增量。扎实开展防贫保险救助服务,200万元防贫资金到位,其中市级配套48万元,县级匹配152万元。

【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实现思想教育与业务职能有效对接】 针对工作实际,坚持把建设高绩效机关作为重要抓手,采取多项举措推动工作开展。一是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作风建设,先后召开党组会议、班子扩大会和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一号文件、农业农村部长对一号文件的解读等,结合自身职能制定工作清单,落实工作目标。引导机关广大党员投身学习强国学习,共有120人参加学习,活跃率、平均积分等学习参与效果指标均在全县前列。在全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二是完善制度。切实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发布《农业农村局机关管理制度汇编》(23条),严抓制度落实。三是办理建议提案。承办人大建议、政协提案38件,其中主办32件,会办6件,全部落实承办科室及责任人,部分主办件完成答复。四是综合工作。工青妇、老干部工作稳步推进,人事、财务、纪检、信访、后勤等工作扎实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