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
2019年,县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聚焦打造高质量财政,突出政治引领,做好“生财”“聚财”“用财”“理财”四篇文章,确保财政收支总体平稳运行,为建成全国百强美丽乐亭提供坚强财力保障。年内,荣获全省财政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部门决算工作优秀单位、省金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财政法规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被确定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应用高新技术试点县、省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县。
【指标完成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125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3%,增长8.8%。其中:税收收入123419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3%,下降3%;非税收入4783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增长58.6%。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6.0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1.86亿元,非税收入4.15亿元。
【财政主要工作】 (一)以组织收入为主线,做好“生财”文章。一是强化收入调度。紧盯收入目标不放松,将收入目标分解到各级、各部门,逐月层层落实,督促完成进度,加强与税务局、各镇乡(街道)沟通协调,坚定不移地强化税收征管。二是加强税源监管。重点关注“两个园区”新上项目建设期税收,加强重点企业税源调查测算,针对重点企业抵扣情况,开展重点税源监控专项行动;对县内重点企业,进行纳税评估、重点监管。三是深入推进综合治税。继续开展综合治税专项行动,组成土地使用税清欠督导组深入经济开发区、城区工业聚集区对土地使用税征缴工作督导检查,按照欠缴土地使用税清单逐企业分析情况,最大限度做到堵塞漏洞、应收尽收。全年共清理欠税企业31户,入库土地使用税2215.86万元,加收滞纳金1424.72万元。四是强化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确保应收尽收。(二)以破解发展瓶颈为核心,做好“聚财”文章。最大限度拓宽筹融资渠道,破解制约发展资金难题。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坚持政策、资金、试点一起争取,在做好一般性转移支付争取基础上,重点加强专项转移支付争取。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3亿元,有力推动县域社会和民生事业发展。二是全力争取地方政府债券,全年争取新增专项债券11亿元(棚改债1.5亿元、土储债9.5亿元),有力支持海田村拆迁和县内旧城改造;争取借新还旧债券3.7亿元,有效缓解县到期债务偿还和财政资金支出运行压力。三是进一步加大PPP模式推广应用力度,重点在规范运营、做实做好上下功夫,保证项目质量和成功率,依法合规加快PPP项目落地。(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做好“用财”文章。一是全力支持教育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足额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县级财政安排资金1000万元,支持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安排资金1790万元,实施薄弱学校改造、校舍维修等重大项目,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积极筹集资金2800万元新建第五实验小学;筹措资金798万元,实施部分学校新建扩建改造工程等;投资701万元,建设县第一中学宿舍楼及外网工程,实施县第二中学改扩建项目,促进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改善;筹集资金283万元,全面落实农村小学营养改善计划。足额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特困救助供养标准等各项社保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筑牢基本医疗保障线、大病保险保障线、医疗救助保障线、补充保险保障线;落实资金2208万元支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落实资金3686万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补助,落实资金1092万元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二是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千方百计筹措安排县级资金,支持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生态治理,落实资金879.7万元支持燃煤锅炉治理;安排资金2155万元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安排资金13001万元支持冬季清洁取暖;落实资金1716.7万元支持既有居住节能改造;落实成品油价格补贴资金4998.8万元;落实资金1284.46万元用于科技创新奖励;落实资金205万元支持工业转型升级;落实资金7615万元支持城市维护、京环服务;落实资金1249.6万元支持污水处理;落实资金7263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及农村公路养护;落实资金180.28万元用于农村危房改造。三是积极开展财政扶贫工作。调整优化预算安排,筹集落实建档立卡扶贫资金做到足额保障,实施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动态监控和扶贫资金信息公开制度,实现全面监管,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争取省级资金1600万元,积极推进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32个;争取资金1100万元,支持“一事一议”项目136个,争取省级“美丽中国河北样板村”试点资金300万元;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全县累计投保总保额9471.34万元,各级财政补贴6865.58万元。五是推进平安乐亭建设。保障治安防控系统、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正常运转,加大安保维稳经费保障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在园区及学校周边增设信号灯及电子警察等安全设施;新建看守所及拘留所。(四)以规范管理为目标,做好“理财”文章。一是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积极构建部门预算管理体制,牢固树立绩效理念,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全面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助推企业发展,全年减税降费3.25亿元,惠及企业10616户。三是规范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管理。对财政投资129项重点工程预算评审,审减资金9990万元,审减率16%;依法依规规范采购行为,全年完成政府采购额93875万元,节约资金14603万元,节支率15.5%。四是规范支出管理。结合政府会计制度推行,在全县136家预算单位普及会计电算化,规范会计核算,切实把好财政资金“出口关”,为提高部门决算水平奠定坚实基础。五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试编乐亭县全口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建立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配合县投资集团改革,先后通过股权划转、新设、增加有效资产等方式,并入子公司12家,注入有效资产4.2亿元;依法依规管理处置机构改革所涉及部门和单位国有资产。六是强化资金监管。认真开展预决算公开检查工作,全面开展惠农惠民“一卡通”资金检查,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效果专项检查,依托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及时预警处理存在问题,切实增强监管实效。全面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积极筹措整合乡村振兴资金,全年整合县级资金3.1亿元、上级资金8.2亿元、社会资本3.3亿元,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各项重点任务。七是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对全县670多名农村财会人员进行财政涉农资金政策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财会人员业务水平。(五)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一是不断提升政治站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财政工作开展,引导财政干部自觉强化“财”服从服务于“政”意识。特别是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个努力建成”深化学习月活动,通过组织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方式,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对唐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二是夯实主体责任。深入落实“一岗双责”,严格督查责任落实,定期与班子成员、各党支部负责人开展廉政谈话。紧盯财政工作中存在“四风”新动向,聚焦“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动向新表现,严格办公用房、公车等方面管理。春节、五一、端午等节假日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提醒,严格执行《机关工作人员请销假管理办法》,印发《乐亭县财政局关于加强机关工作作风的规定》,严格监督检查、严厉处理处罚。三是加强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每日一题”微信学习活动,大力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逐步构建起自主学习、集中培训、网络培训、岗位练兵“四位一体”财政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努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