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化”到市场经济

从“四化”到市场经济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愈发清晰,穆云凯在填报自己的高考志愿、决定未来的人生方向时,也自然而然地响应了这一号召,选择了工学专业,立志要为“工业现代化”贡献一份力量。

1982年,穆云凯高考考入了华南理工大学。

1986年本科毕业后,就职于万宝电器集团的穆云凯,在工业行业打拼的两年间,观察到中国的经济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工业经济向商业经济的过渡期,或许很快便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朝正在发展的商业领域进军,应该可以大有所为。经过一番准备,他决定重返校园深造,于是报考了暨南大学的MBA。从社会重返校园,开始对经济、管理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期待着未来能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商业领域大展拳脚。

“我本科是纯工科生,我的数学其实并不是很好。我们那时候考研究生,数学的难度是按照专业的差异划分等级的。像是造船、计算机相关的专业,都属于第一、第二等级的难度,但是经济、金融的难度就只有第五等级,我的数学水平首先就把我框在了经济管理这个专业,穆云凯幽默地补充着之所以选择修读MBA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选择暨南大学,穆云凯表示,自己当年就是冲着黄德鸿教授这块活招牌而来的——时任暨大工业经济专业(现为产业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的黄德鸿,在学界有着很高的声望,继1963年在暨大领衔建立工业经济专业之后,1986年又带领学校取得了华南地区第一个产业经济学博士点。据穆云凯介绍,这位令他慕名而来的黄老不仅自己在学术上颇有造诣,而且师德高尚,颇受同学们欢迎。不过,因为招生方向的变化,穆云凯当年并没能如愿拜到黄德鸿门下,这让他着实难过了很久。时隔多年,穆云凯仍对黄德鸿讲授的《管理学原理》课程记忆犹新,对于从零开始学习管理学的他而言,这门课为他此后所有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该课程的后半截,是由时任企业管理系讲师的胡军代为讲授的,而这位后来成了暨大校长的胡军,也是黄德鸿的得意门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