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荣耀

过去的荣耀

毕业之后,作为为数极少的优秀实习生,李丹颜顺利被分配到家乡最好的小学。因为当时师范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全能的、能够适应小学任何学科的人才,小学也很重视这些受过正规师范学院专业培养的老师。到了小学之后,19岁的李丹颜承担了语文、音乐和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就这样,在父母心目中还是个小孩子的她,成了一群更小的孩子的班主任。

虽然在实习期间就显现出了出色的语感和很好把握课堂节奏的能力,作为为数不多优秀实习生进入学校,年轻的李丹颜还是感觉到很紧张。她知道一个好的老师不仅仅只是上好那40分钟的课,还得抓住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设计好课内、课外的习题,让学生能够通过习题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刚到学校时,学校缺乏对新老师的培训,除了上好这40分钟的课,她就不知道该让学生做什么了。

“我的确有着一腔热情,但这一腔热情在学生第一次单元考试后就被冷水浇灭了。学生在平时没有接触过试卷上的考试形式,他们不知所措,我自己一看到那些考题也懵了。”

李丹颜只能偷偷跑去看一年级其他两个班的黑板,看看他们的老师都是怎么布置作业的。她依葫芦画瓢,一点点地偷师,把从其他班偷瞄来的经验当作零件,一个一个地装进了自己这个崭新但单薄的教学设备里。

回想起来,学校没有要求老师要集体备课,也从没有问过新来的老师,在工作上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任何经验都是靠每一个老师从好与坏之中摸着石头过河而得出的。那时虽说小学教育已经很普及了,但社会上并没有任何机构出练习题本卖给学生,所有的试卷习题都得由老师亲自设计,再自己去印试卷,发给学生们做。

顿了一会,她又有些害羞地说:“我第一年带的学生也是亏大了,碰到我这么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老师。”

第一年过得很憋屈,到了第二年就好许多了,练习题的设计也得心应手起来。在教好语文课的同时,应上级的要求,李丹颜也开始摸索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了。1987年,全国上下掀起上好思品课的热潮。全省各地的许多老师跑到这个小小的庵埠镇来观摩李丹颜的思品课教学。因为她教的是低年级的学生,加上自己从图音班毕业的基础,编唱一些简单的歌曲不在话下。每节思品课,李丹颜设计有趣的童话故事让学生上台表演,通过观看和表演来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还会在下课前把每一节课的观点编成儿歌教给孩子们唱。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新奇的教学方式让大家大开眼界。1988年,22岁的李丹颜被评为“南粤教坛新秀”。她还是那副有些害羞的模样,但眼里闪着自豪的光。

当时全省中小学各个学科一共评了100个人,号称“南粤教坛百花奖”,但只有50个人可以作为代表去广州参加领奖。不曾走出小城镇的李丹颜,就这样去了。道路崎岖,山路坎坷,颠簸了十多个小时到达广州,身上早已经是散了架了。“去的时候我很是开心自豪,坐上车才知道什么叫作舟车劳顿。我记得回家那趟车就坐了13个小时,回到家一见到我妈,我眼泪都出来了。”她笑了笑,捋了捋耳边的头发。“不过我想自己才教了两三年书,就获此殊荣,还是觉得自己挺幸运也挺了不起的。”

后来她听说,《广东教育》上以《她的课是一流的》为题,专门介绍了她的思品课。

慢慢地,热潮过去,没人再来听她的思品课,她也就将全部精力都放到语文的教学上。

她去参加潮州市语文课观摩比赛,讲的是《我要的是葫芦》。这一堂课下来,掌声雷鸣,全潮州的优秀语文教师都心服口服。

在教过的学生中,和李丹颜感情最好的那个班,是她从一年级一路带到六年级的班。6年下来,作为班主任的李丹颜几乎和他们相处的时间比他们和家长相处的时间还要长一些,感情也很浓。他们三年级时,李丹颜回家生小孩,歇了半年的产假,代课的老师很难讨好她的学生,不论怎么努力学生都不买账。他们望眼欲穿地等着她回去,有一些学生甚至告诉她,自己做梦梦到丹颜老师又回学校上课了,第二天醒来,丹颜老师却还是没有回来。“我当时对这个班确实倾注了很多心血。

后来,1997年李丹颜选择从学校辞职,是好还是坏,确实令人没底。虽然没底,李丹颜还是这样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