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坛四十载,桃李硕硕遍地开

三尺讲坛四十载,桃李硕硕遍地开

1974年8月23日,何嘉伟和其他几个师范生一起来到当年的铁路教育办公室报到。他们被派往去刚成立一年的广铁二中报到任教。他们几个年轻人体力好,干脆骑着单车来到这座立在山坡上的中学报到。

和如今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昔日的广铁二中可以说是有些陈旧破落——教学设备相对简单,学生们是在小学部一幢三层楼房和后面的一排平房上课,老师就是靠着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上课,有时会用挂图配合课程。到后来,学校归地方管理后,教学设备情况慢慢有所改善,增加了不少先进设备,整个教学变得丰富些。

何嘉伟在学校负责高一和初一跨两个年级的历史课。从80年代早期开始,何嘉伟担任年级长,90年代初开始在学校的教导处协助德育主任工作,1995年开始担任教导副主任,主管学校德育工作,后来就任教导主任一职,直到2014年退休。

起初广铁二中只招铁路职工子弟,有些转车跑班的职工经常不在家,对自己的小孩的管理相对欠缺,自觉性差的小孩容易出现问题。后来增加了外来务工子女,他们的家长多数缺乏受教育的机会,且家长每天忙于生计,导致问题学生不断上升,学校教育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增加。作为学校德育主任,何嘉伟必须扛起重任,带领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团队开展合适的德育工作。“老实说,当时学生抽烟、喝酒、勒索和打架的现象都不少,甚至打群架都会时不时地发生。但是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我们没有气馁、没有退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正确地教育他们,引导他们走上正路,”何嘉伟面色坚定地说。“有时发现一些偷钱物的学生,我会适当运用心理战术,解决问题。”正是有了这些巧妙的教育方式,学校的领导也高度肯定了何嘉伟的能力,后来在一次区德育工作交流会上,一位领导说:“何主任是我们学校的007!”

“我遇到过早恋的女学生,她不回家跟男朋友跑了,她的爸爸妈妈几乎天天来学校流泪,他们希望老师找到孩子让孩子回家。这种情况我只能与老师、家长和其他学生一起想办法找学生。让学生回到学校后,我还要对个别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和法规教育,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何嘉伟说道。长期站在育人前线的他,深知保护学生隐私是至关重要的,“遇到这样的女生一定要注意保护她的隐私,只有尊重她的人格,我们的教育才算成功。”

“其实十几岁的孩子可塑性还是很强的,只要我们老师能正确引导,长大成人后他们都会有所改变。”何嘉伟继续说道:“几十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毕业工作后,或者是组建家庭后,很多差生与老师的关系密切。”不少毕业后的学生,与他关系更亲切,见面问候更多,而这位老教师的手机里,存有不少的校友微信。“为什么?因为我花在这些所谓差生身上的时间更多、交流更多、关心更多。”他自豪地说道。他教过的学生里,就有一位92届初中毕业的学生,当年也是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被何嘉伟批评过好几次后改正了问题。不曾想,十几年后,这个吊儿郎当的少年郎经过努力,成为了国内擅长谍战推理片的著名导演。

严厉耿直的何嘉伟也是个急性子的人,“有的时候情绪容易上头”,不过,往往在“疾风骤雨”之后能扭转乾坤,化为“和风细雨”。何嘉伟心思细腻,平日里的观察也是相当细致入微。他在学校时总是会留心观察一些细节,从中能发现问题,从而防患于未然。

为了让学生心服口服,何嘉伟在为人处世上总是“严于律己”,务求发挥榜样的作用。他的学生曾经在一篇周记上谈到关于“学校严禁泡沫饭盒”的规定,并且说道:“何主任从来都是自己带一个铝饭盒去吃饭的,不搞特殊,就算学生被他抓住了,也无话可说了。”在何嘉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广铁二中治理泡沫饭盒的成效颇佳。

执教四十年期间,何嘉伟始终与学校保持荣辱与共、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

在这几十年里,他遇到过离家出走的小女孩,遇到过打架大王,也遇到过逃学学生。他制定了每月“学生仪表检查制度”“班风建设评比制度”、每月“规范化教室检查制度”、每周“卫生桶清洁检查评比制度”等相关制度。他也坚持每年都带领初一新生到“青少年教育基地”进行短期军事训练,带队组织初二学生到广州市劳动技术学校开展“三防”教育。

然而,生活对何嘉伟来说是残忍的,他失去了与爱人共同抚育了十八年的儿子,成了失独家庭;他把对孩子的爱转为对学生的爱,把一切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如今已经是“五湖四海桃李开”。

“甘守三尺讲坛”四十年后何嘉伟光荣退休,与自己的爱人过上了难得的清闲生活。“我是个劳碌命!”何嘉伟笑着调侃道。在过后几年,何嘉伟收到了学校领导发的返聘邀请,身体硬朗的他仍然义无反顾地回到学校,再度“拥抱”熟悉的历史课本,走上讲坛解惑释疑。

尼采曾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听到这句名言,何嘉伟笑着摇了摇头说:“日子哪有那么诗意,按我们老话说,不过就是‘关关难过,关关过’罢了。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文/余佩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