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宗祠,百年沉浮
梁大爷今年已经67了,是梁氏宗祠的族长。他是退休之后才开始在祠堂工作的,平时主要就负责些祠堂的卫生和开闭馆。
在这之前,梁大爷一直在工地上工作,长期在外奔波,家里人一直都希望他能够回村里安定下来。
7年前的一天,正在琶洲村工地进行拆迁工作的他,接到村委书记的电话,希望他能回村里来守祠堂。可是在工地干了这么多年,不仅工资高,每天也有事情做。相比而言,守祠堂的活儿收入少,也要清闲很多。梁大爷一开始是不太乐意的,没有直接答应下来,后来在家人的极力劝说下才接下来。
据考,猎德村原有32间祠堂、庙宇,历经沧桑后还剩15间,散布在村里的各个角落。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环境恶劣、房屋密集的城中村。整体拆迁后,易地重建的祠堂群最终只留下了李(东村、西村)、梁、林、麦4大姓祠堂共5座。
在梁大爷的记忆里,过去的祠堂与村民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关联,自己以前也很少去。“以前的祠堂很脏的!”没有专人负责,整体设施也非常陈旧,一进门的感觉就是又暗又矮,也几乎不举办什么活动,即使是过年都很少会有人来祠堂这边。
改建之后,梁氏的族人集资重新装修了祠堂,内部陈设是全新的,仅有挂在正厅中间横梁一侧的状元牌匾是保留至今的“老古董”了。
现在祠堂除了平日里会有村民来围坐闲聊之外,更多的时候是作为族人办喜庆事、逢年过节聚会的场地。因为重建之后祠堂内部和外面的空地都多了不少,所以村里的集体活动也越来越多了。梁大爷作为祠堂的负责人,经常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候忙得不可开交。
今年过年,梁氏麦氏一起办宗亲宴开了七百多桌,摆满了祠堂前的整条马路。当天也有很多年轻人作为工作人员,梁大爷就要负责安排指挥他们的工作,观察现场情况,席位怎么摆怎么分布,出了问题都得及时叫人去处理,晚上忙到快十二点钟都还走不了。
虽然每次办大型活动都非常辛苦,但梁大爷回想起现场人声鼎沸、舞龙舞狮的盛况时,依然掩饰不住语气中的骄傲和激动。
梁大爷感叹,现在宗祠的意义很大,让村里的人有了一个能聚起来的地方,这个集体才不会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