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地选择

懵懂地选择

1989年6月,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高考的陈治均在家里人,特别是母亲的建议下填报了高考志愿。从第一志愿的中山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开始,到最后一个志愿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放射医学,陈治均的大学生涯注定要和医学打交道。

陈治均是家中的独子。他上高二的那年,父亲被诊断出患有鼻咽癌。在怀集县乡镇小学教书的母亲因此常常带着父亲外出肇庆市区,到第一人民医院求医。治疗癌症的医药费不菲,医生说的话、写的字对于陈治均的父母来说更是非常的专业、严肃。“当时我爸妈所有希望全部寄托在医生的身上,医生说的话坚信不疑。”

当时教师的工资普遍较低,陈治均的母亲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家里的顶梁柱——机床工程师丈夫突然病倒的现实。迷惘中,把懂得医术的、能够救死扶伤的医生看作救命的稻草。经历了一年内二十多次县与城之间一百六十多公里山路的来回痛苦颠簸后,陈治均的母亲毅然决然地给儿子选报了医学专业。

而在乡村里长大的陈治均从小就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对于医学,他既不冷漠也不热情。

1995年7月18日,是陈治均永生难忘的日子。这天,预防医学本科毕业才过一年的陈治均跟随单位检验科主任、监督科主任和办公室主任到乡镇饭店、食品厂等食品生产地去执行食品检验工作。

一到肇庆市的某食品加工厂,该厂的厂长以及主管人员都涌到公车门前来欢迎上级领导干部。在参观工厂的过程中原本对预防医学没什么兴趣的陈治均认识到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重要性。这令他心生敬畏。这样的体会给不懂法的他埋下一颗种子。在之后的工作中,这颗种子便开始生根发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