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耽误的教育

被耽误的教育

1965年,父亲6岁,正式入读小学。刚入学时,父亲上的是半日制小学,早上上课,下午回家劳动。由于学校场地不够,他们在学校附近一户人家的客厅里上课。课桌椅是要自备的,于是父亲从家里带了一个方凳当课桌。“前些年我还在老家看到了我当年的旧书桌,不过现在可能已经不在了。”父亲的书包是祖母缝的,布料子,非常简单。铅笔盒就更简陋了,用药铺诊所放针的纸皮盒来充当。

一年后,父亲转去了全日制小学,进了学校读书,课桌椅也由学校提供。刚转进去的时候,父亲仰着头认真地问校长:“我将来能不能考大学啊?”在场所有人都笑了。

父亲想考大学是有原因的。我的大伯父在1965年考上了广州的高校,成了父亲的榜样。看到大哥可以去上大学,可以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将来也有出路,父亲便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如果到时候能考大学,我也要去考!”

小学只有语文数学两门科目,初中才开始学英语,都是一些很简单的内容。初中之后,增加了生物、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科目,但是内容也比较基础。而在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个怪现象——不学拼音,不说普通话,教学时用的是当地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