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能深深扎根于一个地方了
1978年夏天,林铭人生中第三次接到了通知,要求他们整个工程局回迁广州,进驻黄埔电厂。
尽管大家还是像十年前一样听从上级的指示,收拾行李进入搬迁的过程,然而抱怨的声音开始出现在队伍中间,林铭就是其中的一员。
这群工人的年龄已经不小了,大部分拖家带口、极度渴望稳定的生活。如果因为工作原因来回搬迁,不利于他们全心全意地进行工作。再者,由于户口条件的限制,工人无法在工程地建造或者购买房子,只能住进由国家搭建的临时基地,因此很难在其中寻觅到归属感。
急欲扎根的他,突然接到通知,国家开始在为工人们修建员工楼,每名员工都可以分到一个房间。喜出望外的他赶紧跟着几个同事跑到黄埔,想要看看自己的房子长什么样。后来在一大片农田后面发现了一栋小小的楼房,他们才知道,在建这栋房子前,这里是一个小小的山丘,国家为了不破坏周边的农田,只能在这里削山造房。
尽管面积很小,林铭和他的同事们还是非常高兴,毕竟不惑之年终于拥有了在这个城市里留存的资本,他也不用再让自己的家人随着自己的工作迁移而奔波了。次年国庆,林铭把英德的家人接了过来,全家人一起定居在了广州。虽然身上有经过多年累积却并不丰厚的现金,但这至少让人看到了生活向好的希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州市各方面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作为个体的他,工资在逐年上涨,生活也慢慢走向了小康,后来更是住进了更宽敞的新房子,退休后过着愈发休闲的生活。
四十年的时间,从不惑走到耄耋,林铭对这座城市已经有了更深的感情。这种稳定的生活使人感到安心,也让他在回忆起自己那流动的20年时间时,莫名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若时光重回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去另一个城市挣钱养家,为国家做一点点的贡献。”斩钉截铁地说完这句话后,林铭慢悠悠地戴上了老花眼镜,捧起刚刚从卧室里找出来的旧照片集,仔细地端详了起来。照片里那个50年前满怀热情启程到处奔波的年轻人,如今已是深深地扎根于这座城市之中。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文/吴仲抒)